崇祯和文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众所周知,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他上吊在北京石景山上。事实上,虽然崇祯皇帝已经成为亡国之君,但他并不是一个无能的君主。明末,宦官魏忠贤控制政府,权贵阶层搜寻人民脂肪和人民膏,贪图享乐。明朝的国力极度弱。
[img]223433[/img]
崇祯皇帝自即位以来,一直在努力铲除魏忠贤阉割党。首先,在七年的启示录中,他抓住机会铲除了魏忠贤的翅膀。后来,又有一条诏书贬低魏忠贤守卫陵墓。魏忠贤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就上吊自杀了。此后,300多名阉割党员被崇祯处理、处决、流放或监禁;崇祯皇帝终于铲除了明朝最大的癌症。
[img]223434[/img]
崇祯皇帝即位后面临的可谓烂摊子,内忧外患,北方
随着后金的连续进攻,南方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想振兴明朝。他日夜工作,晚上亲自阅读奏章。除了阉割党,他还启用了有效的老大臣。也许他想再创一个天启中兴。
与预期相反,明末的政治格局基本上是宦官和东林党人之间激烈的党争局面。前者是宦官及其依附势力。后者虽然针对时代的弊端,但提出了广泛的言行、整顿官员、廉洁奉公等积极口号。然而,东林党人实际上代表了地主和商人。他们不愿意纳税,甚至强烈反对救灾人民。他们激烈的党争进一步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img]223435[/img]
崇祯皇帝灭宦官集团,重用东林党人。获得权力后,东林党人不如阉割党,也不能守边。他们还结党营私,打压异己。崇祯皇帝灭阉党后,可能自我感觉良好,天生怀疑,缺乏控制人的技巧。他们听了各种诽谤。文臣们一个接一个地杀死了许多勇敢善战的将军,反而加剧了政权的弱点。
清军入侵时,周延儒等领兵代替皇帝出征。他们甚至不知道地方在哪里。他们在通州吃喝,每天用他的顶尖人才为皇帝写作,描述士兵如何与清军血战。事实上,他们甚至没有看到清军的影子,这让人说不出话来。
[img]223436[/img]
事实上,阉割党或东林文官是明朝最大的癌症。明朝的这种疾病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崇祯皇帝这个才华横溢的皇帝。这个“文官可杀”只能算是他的无奈和愤怒。
崇祯为什么说文臣可杀? 其实道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