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张廷玉、刘统勋、阿桂、曾国藩、左宗棠等,都是清朝历史上熟悉的著名大臣和重要大臣。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权臣。清朝几乎没有一代人能被称为权臣。
[img]221016[/img]
清朝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其政治土壤不适合权臣的生存。只有当皇帝年轻、昏昏欲睡或独立时,权臣才会出现。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清朝为数不多的权臣之一诞生了。从权力的角度来看,作者整理了清朝权臣的名单。
第一名鳌拜
鳌拜是康熙早年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顺治皇帝临终前,他被任命为辅政大臣。从辅政大臣的排名来看,鳌拜仅次于索尼、遏必隆和苏克萨哈。
在四位辅臣中,首辅索尼年纪大了,不再锋芒四射。此外,他在多尔根时期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城府很深,不容易发表意见,更不愿意冒犯别人;遏制必隆的背景是最困难的,但他一直缺乏自己的观点,属于墙上草两边倒的人物;虽然苏克萨哈很有才华,但他是一个白旗人。他不是其他三个阵营,而是典型的孤独。
[img]221017[/img]
索尼死后,鳌拜成为首辅,掌握了军国大政,与年轻的康熙皇帝形成了对立。虽然与多尔根时期肆意践踏皇权不同,鳌拜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皇权,迫使康熙皇帝除掉它。
可以说,作为满族异姓贵族,鳌拜是清朝最接近皇权的权臣。他在巅峰时期的权力远远超过后来雍正朝的怡亲王和同治朝的恭亲王,稳居清朝权臣第一。
第二名肃顺
苏顺原本是远支宗室,是济尔哈朗的七世孙。道光时期,他连头衔都没有,官职也是一个小侍卫,属于闲散宗室。咸丰继位后,苏顺扶摇直上,官员共同组织大学士学位,领导侍卫内部大臣。
苏顺的能力是当时满洲最好的贵族之一,以勇于任事而闻名。咸丰帝即位时已成年,不如顺治康熙。
[img]221018[/img]
但咸丰皇帝很不幸。他即位后,太平天国内乱,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咸丰皇帝的智慧是平庸的。如果是在太平时期,他几乎无法应付。但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咸丰皇帝显然左支右矮,没有自己的看法。
苏顺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咸丰皇帝的不足。可以说,咸丰皇帝对苏顺的偏爱几乎达到了服从的地步。军国重事依赖苏顺,也为苏顺奠定了权臣地位。可以说,苏顺的崛起完全是由于咸丰皇帝的能力差,使他成为皇权的代言人。
第三名明珠
明珠是康熙中期的权臣。索额图被罢免后,明珠党势力遍布朝野。据说当时求见明珠的人排起了长队,明珠府比紫禁城更热闹。
康熙皇帝是一代著名的君主,但从他的执政特点来看,他太善良和宽容了。当明珠获得权力时,它种植了党的羽毛,控制了朝廷的人事权力,阻碍了道路。但即便如此,康熙皇帝也只是发出了警告,没有惩罚明珠。
[img]221019[/img]
我们有理由相信康熙皇帝有能力控制明珠,但从客观事实来看,明珠确实被怀疑侵蚀皇权。因此,明珠是康熙朝仅次于鳌拜的第二权臣。
第四名是索额图
索额图也是康熙中期著名的权臣。与明珠相比,他的家庭背景更为优越。他的父亲索尼是一位资深英雄,他的侄女是康熙皇帝的皇后。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索额图才在短时间内成为首辅。
索额图大力培养党羽,与王子党交往过深,甚至染指皇权。康熙皇帝可以容忍明珠,但不能容忍索额图。他们的性质是不同的。太忠诚的王子背叛了皇帝,这是非常有原则的。
可以说,索额图在康熙不同意的情况下威胁皇权,所以他的结局比明珠差得多。他不仅被革命囚禁了一辈子,还获得了“本朝第一罪人”的荣誉称号。
[img]221020[/img]
第五名是小沈阳
与上述四位权臣相比,小沈阳没有背景,没有资格,只靠运气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但同时也要承认小沈阳真的很有才华,尤其是在理财方面,堪称清朝第一。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集权最重,连皇太后都无法从手指上分享一点皇权。但对于小沈阳来说,乾隆皇帝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几乎把朝廷的所有重要职位都给了小沈阳。
归根结底,乾隆喜欢的是小沈阳办事处以自己为中心,不敢造次。乾隆晚年,乾隆皇帝挥霍无度。只有小沈阳能帮他赚钱,他从不担心钱。适当地给小沈阳一些权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当然,随着乾隆的实力,小沈阳再怎么跳也逃不过他的手掌,临死前也没有给小沈阳留下遗诏来保护自己的后路。他知道他可以用小沈阳,但他的儿子嘉庆不能再用小沈阳了。说白了,小沈阳是棋子,用时是皇权的代言人,不用时是随时可以丢弃的奴隶。
[img]221021[/img]
第六名是穆彰阿
穆彰阿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权臣,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奸臣。从权力的角度来看,他也是道光朝的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
穆彰阿曾经在道光很受欢迎,他的门生遍布世界各地。据统计,有成千上万的人,甚至后来的曾国藩也是其中之一。穆彰阿主政期间,党同伐异己,打击异己,不思进取,迷惑道光帝。
他和同时期的另一位大臣曹振勇一起唱歌,导致官场腐败,没有进取心。鸦片战争期间,他尽力主和,诬陷林则徐,摇摆了原本意志坚定的道光帝,最终输给了英国人,签署了《南京条约》,羞辱了他的权力和国家。
[img]221022[/img]
清朝的权臣大致是上述几位,如瑞亲王多尔根和恭亲王毅。然而,他们的身份是特殊的,不是普通的大臣,他们有摄政王和议政王的头衔。他们在法律上赋予了政治权利,因此没有列出。
清朝有多少权臣? 谁拥有最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