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的故事是什么?封常清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封常清生平简介
蒲州沂氏(今山西省沂氏县)人,唐代名将,封常清(690-756年1月24日)。
[img]220037[/img]
从小家境贫寒,但受爷爷影响,喜欢读书。他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逝,爷爷犯罪,和爷爷一起流放安西。他第一次在高仙芝当判官,天宝六年(747年)和高仙芝一起击败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
天宝11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突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天宝13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博士。
安史之乱时,被边令诚诬告,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封常清的故事
一、早年经历
冯常清来自浦州沂氏县。他的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充军,担任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的守军。
冯常清十几岁时就和爷爷住在一起。爷爷读诗读书,经常在城门楼教他读书。在爷爷的指导下,冯常清学识渊博。爷爷去世后,冯常清无所依靠,过着贫穷的生活。
二、自荐投军
封常清三十多岁时,投身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当时,将军高仙芝担任都知兵马使,相当有才华。有一次,他出兵时,身边有30多名侍从,衣服鲜艳漂亮。
冯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于是慷慨激昂地向高仙芝投书,自我推荐。但是,冯常清的形象很差,不仅瘦,还斜眼,脚短瘸。高仙芝看到冯常清后,觉得自己丑,不愿意接受。
第一天失败后,冯常清没有灰心,第二天又投了一本书。高仙芝道歉说:“侍从已经被录取了。他在哪里可以再次使用它?”冯常清愤怒地说:“我钦佩你的高义,愿意为你服务。没有人介绍自己。你为什么要拒绝?看看招聘人员的外表,会看到子玉错了,你最好考虑一下。”
高仙芝仍然没有接受他,所以他每天都来门口等他。高仙芝别无选择,只能录取他为侍从。
三、作为捷书
天宝初年,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到碎叶城(又称素叶城、索虏城,在今俄伏龙芝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阔叶附近,据说在今俄托克马克附近),唐玄宗李隆基命令夫蒙灵前往平叛。
夫蒙灵芝派高仙芝带领2000名精锐骑兵从副城向北,直到凌岭下拦截叛军。达奚部几乎被唐军俘虏或杀死,因为他的行军很累,人和马都很累。
冯常清在账中私下写了好消息,详细陈述了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组织清晰。高仙芝想说的是,冯常清周到地告诉了他,所以高仙芝非常惊讶,并立即采用了它。
回到军队后,夫蒙灵迎接并安慰了他。高仙芝已经解开了奴隶袜,用刀向他致敬。判官刘眺和独孤君争先恐后地问:“谁写了之前发来的好消息?你的账户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回答说:“是我的侍从冯常清。”刘眺和其他人对冯常清的礼让座感到惊讶,并与他交谈。他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img]220038[/img]
从此,冯常清逐渐出名。以击败达奚的功绩,授予叠州(治合川,今甘肃迭部)驻军,仍为判官。从那以后,镇将、果毅、折冲被授予军功。
天宝六年(747年),冯常清和高仙芝击败了吐蕃附属的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12月,高仙芝取代夫蒙灵任安西四镇节度使。
由于从战有功,高仙芝便奏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
不久,加朝散医生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地等事宜。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都经常封常清为后使。
四、节度留后
冯常清有才华,果断,治军极其严格。冯常清任命后使时,高仙芝乳母的儿子郑德诠已经是郎将,乳母也住在内宅里。高仙芝把郑德解读当兄弟,家人都委托给他。郑德解读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
每次封常清回来,诸将都去拜见,只有郑德诠释傲漫无礼,看不起封常清,有一次甚至骑马从常清身边走过。
冯常清来到使院,派人来解读郑德。每次他经过一扇门,人们都会关上门。见面后,冯常清站起来对郑德说:“常清站起来很微妙。如果中成不接受,郎将不知道吗?今天,中成听了。以常清为使者后,郎将不礼貌,对中使凌凌!”他斥责他说:“郎将不得不暂时死于以肃的军容。”于是他打了郑德的60根棍子,然后把郑德的脸拖了下来。
封常清简介 唐朝名将后来被唐玄宗以不利出师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