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末年到东汉,这一阶段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刘氏家族世界失而复得,背后是整个社会从抛弃到再次拥抱“汉”的过程。
[img]217023[/img]
毫无疑问,西汉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框架,但在西汉时期才真正成为现实。中国不仅实现了地理统一,而且完成了文化和心理的完全整合;秦、赵、齐、楚...从此成为“汉人”;无论战争和分割多久,统一都成为各阶层从上到下孜孜不倦的追求;
强大的汉族,虽然很远,但必须受到惩罚。强大的西汉王朝彻底消化了岭南、西南,首次占据了河西走廊,首次通过西部地区,抢回了河套地区,奠定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传统领土框架,明确了中国文明在东亚的绝对领导地位,汉人才是真正的战斗国家。
汉宣帝时期,中国古代达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的新高峰。各阶层各取所需。当时,汉朝人民心中充满了骄傲。毫无疑问,汉朝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img]217024[/img]
然而,从汉元帝开始,制度逐渐衰落,西汉开始衰落。外戚和宦官擅权,公开买卖官员,政治腐败;地主的强大势力无限扩大,土地并购恶化,不仅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滋生了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
至于当时的情况,《汉书》用了两句话来形容。一是统治阶级“从自己的欲望出发,欲望无限”,无限欲望空前释放,可谓权贵天堂;二是“国家空虚,度用不足。人流亡,去城郭,贼并起”,国库亏空,朝廷没钱,出路就是找人加收;在变本加厉的压榨下,穷人只能成为流民,甚至不得不落草为寇。
除了少数权贵豪强,当时西汉社会出现了强烈的“厌汉”情绪。汉成帝、汉哀帝时期,曾有顾永、甘忠、何亮等人陆续向朝廷写信,认为“汉运已经中衰,应该重新接受命运”,也就是说,西汉的刘已经被上帝抛弃了。
当然,这些人的结局自然不好,但这一理论逐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汉哀帝曾对董贤说:“我想姚禅舜,为什么?”
[img]217025[/img]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出身外戚却处处严格要求儒生标准的王莽,得到了以刘欣、陈崇为代表的儒生集团的支持和支持。为了表达自己与腐败的外戚集团的不同,王莽甚至刻意加强了对以红阳侯王力为代表的王氏集团的压制。
@ 他还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振施客人,家无所余”,他的妻子“衣不牵地,布护膝”,他的几个儿子被他逼死...
对于无关紧要的穷人来说,王莽是另一张脸。他给退休官员一生三分之一的原薪水;积极救灾,甚至用自己的钱帮助有困难的人;优待老年妇女,照顾寡妇和孤独,在长安建造免费住房;他扩大了太多的学习,建造了数万个宿舍;在县、县、乡全面开展儒家教育...
经过几十年对名儒言行的模仿,王莽逐渐被当时的儒家集团视为传说中“圣君”的象征。在这些人的支持下,王莽利用世界对汉代刘的失望,实现了基本和平的转型。
[img]217026[/img]
王莽登上王位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一系列重组计划。虽然具体的操作方法很复杂,但本质上很简单:恢复儒家尊重周李,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的政治腐败、严重的土地合并、人民流离失所等危机。最能反映这一点的是废除私有土地,恢复井田制度。
但事实证明,王莽的改制不可能成功。
@ 王莽以和平的方式改变了朝代,只改变了西汉朝廷的上层统治者,但基层官员仍然延续了旧的制度。那些腐败的人还在,改革怎么能推进?在王莽发布新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执行,而是“郡县赋予了约束,递交了基础贿赂制度”;结果非常严重:“忧法禁恶,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坐邻伍铸钱逼铜,奸吏因为愁民”,也就是说,普通人横竖都要被压榨欺负。
[img]217027[/img]
@ 王莽冒犯了大量的地主。废除私有土地,严格限制耕地数量,不得出售奴隶,实施盐、铁、酒垄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实施廉价贸易...这些都是针对强大地主的政策。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反王莽的势力主要是强大的地主,比如下面提到的刘氏家族。
第三,王莽并没有改善流民问题,而是恶化了这种情况。正如上面提到的,整个西汉晚期,由于土地合并、自然灾害等因素,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了流民。王莽篡位后,匈奴、高句丽等附属国家领导人的头衔(从“王”降为“侯”)频繁爆发;
此外,现阶段自然灾害不断,流民规模比西汉末期更严重。“各方都以饥寒交迫为贼”。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普通人不得不做一些非法活动。然而,王莽并没有意识到底层人民的需求,而是用简单粗暴的镇压来应对,最终迫使这些饥民转化为有组织、有攻击性的“流贼”。其中最著名的是绿林军和赤眉军。
[img]217028[/img]
更具戏剧性的是,与王莽时期的情况相比,各行各业都怀念汉代刘氏的善良。以至于有一种现象,他们支持刘氏宗室为皇帝。在此期间,在当时最强大的起义军中,出现了四位刘氏宗族领导人:
第一,刘秀的哥哥刘演,南阳蔡阳(湖北枣阳西南)人,汉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他性格刚毅,慷慨大方,曾经是刘氏宗室中最具帝王气息的。公元二十二年,他带领弟弟刘秀发动起义,号捣陵军,随后与绿林军结盟。后来,更始帝(见下文)和绿林军将领因屡立战功、威名赫赫而共同猜疑,随后惨遭杀害。东汉立国后,刘秀将其追溯为齐武帝。
第二,我们最熟悉的刘秀在昆阳战役中扭转了局面,击败了王莽的42万军队;在他的哥哥刘秀被杀后,他忍受了羞辱,成功地瘫痪了更始皇帝和其他人,并有机会控制河北。公元25年,他公开与更始皇帝分手,在河北就位,正式恢复了汉朝。经过12年的战争,他再次统一了世界。
[img]217029[/img]
三是更始皇刘玄,南阳蔡阳人,刘秀兄弟,也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绿林兵起事后,他去投靠。与刘演等人合兵后,他相对软弱,易于控制。他被绿林军支持为皇帝。后来,他投降了赤眉军,最终被下属杀害。
第四,刘盆子,泰山县(山东泰安)人,朱虚侯刘章后,被赤眉军立为皇帝,后来被打败投降刘秀。刘秀也对这个兄弟给予了善待,“奖励很厚,一辈子都要吃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刘氏家族在那个时期享有先天的政治优势,即使像刘玄一样愚蠢,也可以被一群凶猛的叛军支持为皇帝。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当时“人心厌汉”早已成为“人心思汉”;汉朝正宗旗帜能否打起,几乎关系到起义是否合法,大事能否成功。作为一个真正的汉族宗族,刘秀依靠自己的身份统一了世界。他为什么不使用“汉”这个国家的名字?
在刘秀夺得世界之后 刘秀为什么要用汉作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