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李自成夺取世界,
李自成其实挺尴尬的。他报名参加了北京一月游。游泳结束后,大顺军回家找妈妈。李自成并没有成为世界之主。
与此同时,多尔根左手抱着孝庄太后,右手拿着顺治小皇帝,骑马奔腾浩浩荡荡地进入北京,坐在北京,君临天下。
李自成号称拥兵百万,战将千人,为什么被赶出北京?多尔根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能夺取世界?
[img]213409[/img]
李自成得不到士族集团的心。
李自成是个二愣子,打陕西的时候,在代州遇到了周遇吉,结果被周遇吉打残,几乎放弃了进北京的想法。
此时,明军大同总兵姜镶和宣府总兵王承胤主动投降,使李自成顺利进入紫禁城。李自成应该意识到明朝降臣的重要性。
将军可以帮助李自成打败世界,而文官可以帮助李自成治理世界。但李自成自己不想要世界,这是不可能的。
三月,都城陷,景文死之,藻德、岳贡、瑜并被执,幽刘宗敏所。贼下令勒内阁十万金,京卿,锦衣七万,或五三万,给事,御史,吏部,翰林五万到一万,部曹几千,勋戚无数。藻德输万金,贼以为少,酷刑五日夜,脑裂而死。追捕儿子,诉言:“家已耗尽。父亲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现在已经死了,复何贷款?"贼挥刃斩之。---《明史》
《明史》
进入北京后,李自成二话没说,把这些投降的文官吊着胖打了一顿,活活地从这些吝啬鬼嘴里敲诈到了8000万两白银。
[img]213410[/img]
这些文官被勒索后,本打算投降的南方文武官员立即收紧了脖子,说要和李自成决一死战,哪怕是为了明朝。
其实他们真的是为了报仇明朝吗?当然不是。他们担心即使投降了李自成,也会得到同样的待遇。
如果李自成对那些文官有更好的态度,再孝顺一点,也许南方的士族大臣会把李自成当成好儿子,主动去好儿子养老。
[img]213411[/img]
李自成打不过多尔根。
这是一次严重的伤害,多尔根当时没想到李自成这么脆弱。当他计划进入海关时,他仍在猜测李自成是否能一举消灭吴三桂。
如果吴三桂一开始受不了一场石战,说明李自成的军力很强。这样,多尔根根本不会入关。他不想毁掉他父亲和兄弟留下的所有基础。
然而,吴三桂和李自成从早到晚都不分胜负。你知道,李自成有10万军队,而吴三桂只有5万关宁铁骑。在实力的悬殊下,他们仍然不分胜负。这只能说明李自成太好吃了。
既然世界各地的大顺军如此脆弱,多尔根为什么要对他有礼貌?清军全部杀向山海关,李自成战败如山,匆匆逃入北京。
[img]213412[/img]
5月2日,我的清兵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下令安辑人民为皇后哀悼,议号,遣将偕三桂追自己。时福王已经监督了南京的国家,大学士史可以监督老师和小偷。自成一体到定州,我的士兵追逐,与战争,斩谷可成,左光先伤足,小偷逃跑。自成西走真定,益发众来攻,我的士兵复击。自成中流矢创,西过故关,入山西。我将回到我的军队,我将自成一体,离开平阳。-《明史》
他根本不是多尔根的对手。这时,他的下属建议他留在北京,然后调动援军帮忙。但李自成的心被多尔根打败了,他根本不敢驻扎在北京。
李自成在多尔根军队被杀之前,亲自把北京城交给了多尔根。从那以后,李自成一路败逃到西安,没有安排好山西的防御任务。
当阿济格和吴三桂一起被杀时,山西的守将们望着风,没有人愿意为李自成努力工作。转眼间,李自成失去了一半的国家,不得不坚守陕西。
不幸的是,多尔根不想给他任何机会。北方有阿济格大军进入陕北,南方有多多大军进攻潼关。他们手里拿着红色的大炮,火力很强。李自成干脆失去了陕西。
这种青铜级的战斗力只能吓唬腐败无能的明军。一旦遇到战斗力强的八旗大军,哪里有可能争夺世界?
[img]213413[/img]
多尔贡具有优秀的战略理念。
满清能入关夺取世界,一定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后来被他们挖出来准备鞭尸的多尔根。多尔根是个天才,可以说是个战略天才。
原来,他只是想去中原抢劫,所以他回到了海关。然而,他从未想过明军和大顺军如此脆弱,投降派如此之多。从那时起,多尔根的野心扩大了,他有了夺取世界的想法。
坐在北京后,一方面,他命令阿济格直奔陕西,消灭李自成的余部,另一方面,他命令多铎带领军队南下,直奔南明小朝廷。
自成兵300骑冲我师,贝勒尼堪、贝子尚善等跃马进攻,多次破敌,尸满壕沟,装备弥山野,自成精锐略尽,逃回西安,将马世尧率7000人降下。进入潼关后,他被世尧派去写自己的书,斩以徇私舞弊。进入西安,自成先五天毁房屋,勾勒孩子们的行李,走出蓝田,跑到商州,南走湖广。-《清史稿》
《清史稿》
后来,阿济格打不过陕西,南明朝廷的使者北上说要和满清划河相治。看到南明这么惰性,多尔根放心大胆地把多铎军调到陕西。
在多铎和阿济格的双重打击下,李自成自然受不了。这一战略的转变需要非常锐利的眼光。可以看出,多尔根已经意识到,他真正的对手不是南明,而是大顺。
只有灭了大顺军,统一世界的道路才会一帆风顺。为此,多尔根把所有的堵塞都押在了李自成身上,多尔根赌赢了。
李自成被淘汰后,北方的整个领土都落入了多尔琏手中,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四镇军阀也望风而降。从那时起,满清军队一路向南移动。南明的其他小政权无法与满清军队相比。
多尔根不想喝马长江,他想要的是统一的江山。他不想偏安一角。他想要的是,全世界的臣民都屈服于满清铁蹄。
[img]213414[/img]
总结:李自成身边缺少诸葛亮式的人物。
李自成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否则他不会两起两落,带领数百万军队。但他周围真的有酒囊和饭袋。
刘宗敏将领带头拷打明朝文臣,军师牛金星事后投降满清。两人都是大顺集团的高级人才,这是不可想象的。
李自成身边缺少诸葛亮,不仅能帮助李自成安邦定国,还能忠于李自成。不幸的是,他身边没有,但多尔根身边有不止一个。
诸葛亮是多尔根周围的范文程。他给了多尔根一些想法。还有一个洪承类。虽然他投降了,但他的能力无话可说。在他手中,他招募了太多明朝和大顺的文臣和将军。
参考资料:
李自成手里拿着百万军队 为什么李自成最后便宜了多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