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唐朝宰相李绅。
“慈农”的第一个“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四海无闲田,农夫还饿死。”第二个“锄禾日当午,
汗水滴在地上。谁知道,每一粒中国菜都很难吃。“首先,它的意思可能是写农民播种和耕作。世界上没有闲置的土地,但一些农民仍然饿死;第二,它描述了农民辛勤工作的场景。这首诗讲述了农民的辛勤工作。它被视为一首教科书级的古诗,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的教科书。诗中表达的情感引起了无数的共鸣。这首诗非常成功。
们要谈谈这位诗人李绅。
[img]211872[/img]
亳州桥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桥城区)人李绅(772-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六岁时,李绅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历任刺史、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元和十五年(820年)卷入朋党之争,是李(德裕)党的重要人物。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追太尉,死亡文肃。
看简历可以看出,虽然出生在官宦之家,但年轻时失去父亲,依靠母亲,生活一定很艰难。这可能是写同情农民诗的基础。
没有可靠的办法。为了改变生活,李先生有强烈的成为官员的欲望。李先生一直在努力工作,并且屡败屡战。直到27岁,他才考上进士。从那时起,他的官方道路一路上升,从翰林学院的学士到节日使者,再到首相。
[img]211873[/img]
也许是因为童年的艰辛,虽然写了慈农这样的诗,但从小生活的尴尬让李绅对享受和地位有了异常的影响。《本事诗》记载,李绅曾邀请刘禹锡“至中,厚饮料”。酒香,命妙妓歌送之。刘于席上赋诗道:‘丫鬟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习惯了闲事,断了江南刺史肠。"李因妓赠之。“除了这种低俗的风格,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李先生喜欢吃鸡舌,经常吃鸡舌,每次吃鸡舌杀死300多只鸡,被宰杀的鸡堆在医院里。
《唐语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李绅路过开封桥,一个路人没有给他让路。事后,李绅下人抓住了这个人。(可见李绅霸道)谁知道这个人是皇室,把李绅吓出一身冷汗。
[img]211874[/img]
74岁的李先生在淮南担任节度使者时,参加了党争。在“吴湘案”中,他处决了一名罪犯。罪犯没有死,但为了取悦李先生,他坚持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在他死后,他还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由此可见,李先生有着反派的外表。
看看李先生的诗歌成就,这是不可放置的,但他的性格不是很好。事实上,他的故事和我们现在的许多翻车领导人一样,奉承领导人,拼命爬上去,然后享受更好的生活。最后,无论是否发生事故,历史都会得到评价,几千年前的故事总是反复播放,繁荣,人民痛苦;死亡,人民痛苦。
唐朝宰相李绅,真的像他诗里写的那样珍惜民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