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31岁的咸丰皇帝带着遗憾去世。面对满目疮痍的江山,我以为即将继位的儿子才六岁。咸丰皇帝临死时,特令苏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协助幼主处理政务。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
然而,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联合恭亲王一新发动宫廷事件,夺取政权,开启了“垂幕听政”的时代。这个窗帘之后,除了慈禧太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她就是东宫太后慈安。这个时候,虽然东西宫太后一起垂幕听政,但慈安太后掌权。
受封皇后
[img]209793[/img]
由于慈禧在晚清政坛过于耀眼,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慈安太后虽然诚实诚实,但却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懦弱无能的傀儡太后,但事实并非如此。
慈安太后是满清时期的皇室贵族。当咸丰皇帝还是王子的时候,慈安开始为他服务。咸丰继位后的第二年2月,他被授予贞妃,5月被授予贵妃,6月被授予皇后。
慈安太后生前没有孩子,但凭借咸丰的喜爱和信任,她可以在四个月内从妃子升到四级,成为太清历史上最快的晋封皇后。
据史料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带着后宫的妃子去热河宫避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咸丰皇帝在热河宫脾气不好,经常对宫女和太监生气。他还放弃了自己,给自己一块牌匾“和道士”。
热河行宫
看到皇帝如此沮丧,大臣们来劝说他们,但他们都被骂了回来。只有慈安听说这件事后来劝说咸丰,才摘下牌匾,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不再责骂宫女太监。原文记载“妃子被谴责,被中宫调解,旋蒙恩眷”。
可见慈安太后在咸丰帝心中有多重要。
临危受命
咸丰去世时,慈安膝下无子,不得不立慈禧的儿子载淳为王子。然而,为了不落后于清朝的基础,咸丰在去世前为妻子慈安做出了重要安排。
这从他当时做的三个人事安排可以看出: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命御前大臣载垣、肃顺为顾命大臣;三是授予皇后牛虎禄的“皇家奖励”印章,代表母仪世界的权利。朝鲜的重要命令必须加盖慈安太后的“皇家奖励”印章和皇太子载淳的“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这相当于咸丰帝把皇太子载淳托付给妻子慈安太后。
改变政局
咸丰帝死后,王子载淳继位,年号同治。这时,25岁的女王牛虎禄被封为母后太后,徽名慈安,皇帝的生母易贵妃被封为圣母太后,徽名慈禧。
根据咸丰皇帝的安排,幼主登基后,八位大臣全心全意协助,慈安太后可以负责后宫,监督政府。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适的,但八位大臣自视高权重,经常对六岁的皇帝和两位二十多岁的太后做出疯狂的反抗。
这对热衷于权力的慈禧来说是一个机会。慈禧痛哭流涕地跑到慈安太后面前,抱怨八位大臣的罪行,希望慈安太后能主持大局,扳倒八位辅政大臣。
听到慈禧的话后,慈安太后犹豫了一下。对于长期生活在深宫,从不问政府的慈安太后来说,她不知道如何处理它。然而,想到咸丰临死前的委托,慈安太后同意了慈禧联合恭亲王一新发动宫廷事件的建议,并赢得了八位辅助政府大臣。
从那时起,东西宫太后一起听政治。历史书记载:“东宫比德国好,大举奖励实主;西宫比人才好,判断章节,召对时咨询利弊。”。在这两位皇后的合作下,清末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历史上被称为“同治中兴”。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在钟粹宫崩溃。从此,两宫太后共同听政的局面宣告结束,慈禧太后逐渐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强大的是,她是咸丰皇帝任命的孤儿。没有慈安太后的帮助,慈禧就不可能进入晚清的政治舞台。也许即使我们走上去,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光芒太耀眼,很少有人提到慈安太后。
你知道一个真正改变清朝历史的女人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