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诸侯联军指挥官项羽遵循了周朝的旧制度,尊重楚怀王为义帝,并将世界36个县分配给18位诸侯王。许多后代认为项羽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统一世界,而是重启了应该被《纽约时报》抛弃的分封制度,这是缺乏政治智慧的表现,也为他自己的最终失败奠定了基础。所以问题是,项羽分配诸侯真的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吗?事实并非如此。
[img]209746[/img]
当项羽率领40万诸侯联军进入咸阳时,他名义上是联军指挥官,但联军的实际控制权分散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诸侯手中。项羽自己的军队只有5万多人。
项羽是“战神”级别的人物,他的楚军战斗力远胜其他军队。假如是五万打十万,那对项羽来说应该不在话下。然而,用这5万人镇压诸侯的数十万兵马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项羽把秦朝世界的大“蛋糕”分给了各行各业的诸侯,他自己拿走了最大的一块是最实际的做法。凭借项羽的实力,在每个人都被拆散后,选择机会打破每一个目标更容易实现。
[img]209747[/img]
但话说回来,虽然项羽分封诸侯王并不缺乏政治智慧,但他在分封过程中仍然犯了一些重大错误。后来,他输给乌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分封失误造成的。
@ 项羽把他最大的对手刘邦分封给了当时仍然贫穷的巴蜀,这是明智的。但后来,他还将巴蜀连接到关中地区的锁钥门户汉中,并将其交给了刘邦。这相当于把战略主动权交给了刘邦。后来,刘邦之所以能轻松实现陈仓的突袭,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img]209748[/img]
@ 诸侯分封过程中存在一些分配不公的问题,导致与诸侯抱怨。例如,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没有立功的秦朝将军张邯、司马欣、董毅被授予雍王、塞王、翟王,他们统治关中地区。原齐国王室后裔田荣、反秦义军重要首领陈宇、山东游击武装首领彭越等人,要么分封地位低于预期,要么根本没有分封。因此,田荣、陈余、彭越等人自然把项羽视为敌人。
除了分封过程中犯的错误外,很多人认为项羽放弃关中,选择远离政治中心的东部地区封地也是一个很大的失败。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把关中封给自己呢?事实上,这是有原因的。
[img]209749[/img]
在古代,政权对国家的控制力不强。他们依靠自己的贵族集团势力来统治国家或部分地区,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和隋唐时期的关龙集团。虽然项羽完全可以“被山带河”、被誉为“四塞之国”的关中地区分封给自己,但他的势力以东部楚地为基础。当时情况还处于动荡状态,项羽选择回到东部根据地,稳定自己的基本盘并不是战略错误。但后来项羽失败了,他放弃了关中,被视为短视。假如项羽成功了,那么他衣锦归乡,定都彭城将被后人解读为高明的战略转移。许多历史人物或事件不是先有过程才有结果的,而是在有了结果之后再被套上各种成功或失败的过程,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项羽分封真的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