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孙策秘密计划攻击许都,迎接汉献帝,并悄悄动员兵马部署将军。孙策一开始就杀了许贡。许贡的幼子和门客逃到了河边。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五月五日),孙策在丹徒山打猎。他骑着一匹快马,胡从骑兵被远远甩在后面。这时突然遇到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是被孙策杀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结果经过一番交手,孙策脸颊中箭。这时,后面的胡从骑兵找到了孙策,杀死了所有的刺客。
[img]209507[/img]
在这种背景下,孙策受了重伤。他知道自己不久就去世了,就请张昭等人把事情托付给未来:“中原正处于混乱之中。凭借我们吴越的兵众和三江的险固,我们可以看到虎斗的成败。你要好好帮助我弟弟!“他向孙权打招呼,把印章交给他,对他说:“带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横行争夺世界,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让他们尽力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孙策便晚上去世,享年二十六岁。那么,问题来了,张昭作为托孤大臣,为什么不成为东吴的宰相呢?原因并不复杂!
[img]209508[/img]
一
@ 在孙策临死之际,以周瑜和张昭为托孤大臣。汉末三国时期,托孤大臣地位较高,甚至掌握了废君主的大权。比如刘备的诸葛亮大臣,不仅是蜀汉丞相,还被刘备授予了替代权。至于魏明帝曹睿的托孤大臣司马懿,他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的权力。对东吴来说,周瑜在赤壁战争后英年早逝,自然无法获得更高的官职。然而,就张昭而言,他并没有一直担任东吴丞相。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派使者邢贞封孙权为吴王。
[img]209509[/img]
孙权在武昌时在钓台喝醉了,让人用水洒在大臣面前说:“今天喝醉了,只有喝醉了才能停下来。"张昭正色不言,外出坐在车里。孙权派人叫张昭还,对他说:“大家一起开心,你又何必生气呢?张昭回答说:“以前商纣王做坏丘酒池一夜宴,当时以为只是开心,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孙权默然感到羞愧,于是罢酒。不久之后,当孙权成立总理时,许多人提名张昭来担任总理,但孙权说:“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做,总理的责任很重,这不是赞扬他的措施。于是任命孙邵任丞相。因此,对张昭来说,作为当时东吴最有资质、最有威望的文臣,却未能成为东吴第一任丞相。
二
公元225年,东吴第一任丞相孙邵病逝,死于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孙邵去世后,大家都提议让张昭担任丞相,即在东吴的文臣武将中,张昭显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然而,这仍然被孙权拒绝,孙权说了一些真正的原因:“孤独怎么对子布吝啬,只是考虑到总理的复杂事务,他的气质强烈,如果他的话不听采纳,就会产生怨恨和批评,这对他不好。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所以,很明显,张昭敢于直言不讳,性情比较强烈,成为孙权没有任命他为宰相的原因之一。
[img]209510[/img]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魏征虽然敢于直言不讳,但气质坚强,被唐太宗李世民重用,甚至成为唐朝宰相之一。不过,唐太宗李世民毕竟是千古一帝,有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容人之量。就孙权而言,显然达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水平,@ 孙权能容忍老臣张昭,并不断加官进爵,已经比较厚待了。不过,如果让张昭成为一人以下、万人以上的宰相,那将是孙权难以接受的。当然,作为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没能成为东吴的丞相,正是他是孙策的托孤大臣。
三
在古代历史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是大家都熟悉的道理。就张昭而言,作为孙策时期的老臣,在孙权即位之初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张昭立即向朝廷上表,并向各属县发出公文,对江东内外将校各守其职。当时孙权很难过,张昭劝孙权说:“作为继承人,继承祖先的遗产,使其繁荣昌盛,建立伟大的成就,是很重要的。现在世界动荡不安,小偷占山蜂起,孝廉你怎么能卧床悲伤,像普通人一样放纵个人感情呢?”
[img]209511[/img]
在此基础上,他亲自帮助孙权上马,列兵出兵,然后大家都服从了孙权。因此,在孙策去世后,张昭全力支持孙权,是他能够顺利掌管江东大权的重要原因。然而,张昭的资历和威望使他难以成为孙权的心腹。换句话说,对于孙权来说,他自然希望重用自己培养的大臣。与魏文帝曹丕继位后不能抛弃曹操留下的文臣武将类似,但曹丕继位后,司马懿、陈群等人都被重用。
四
@ 同理,孙权继位后,诸葛瑾、鲁肃、吕蒙、鲁迅等人也得到了重用。比如孙策去世后,诸葛瑾经弘咨推荐为孙吴效力。心胸宽广,温柔诚实,深受孙权的信任,被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孙吴的关系。吕蒙在建安25年(220年)去世,诸葛瑾代吕蒙领导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到将军,带领豫州牧。另一个例子是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由于孙权的赏识,他能够发挥出色的指挥能力,他的地位逐渐提升。鲁迅参加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袭击荆州。蜀章武两年(222年),孙权以鲁迅为大都督,在夷陵战役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鲁迅赢得了石亭之战。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鲁迅为上将军,协助太子孙登,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鲁迅被孙权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领武昌事。
[img]209512[/img]
至于孙邵、顾雍等东吴丞相,也是孙权提拔重用的人才,自然忠于孙权。相应地,孙坚、孙策时期的老臣,不一定得到孙权的重用,即符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还官位及其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对张昭来说,晚年一度不参与东吴朝廷事务,在家里有《春秋左氏传》和《论语注》,现在都丢了。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头衔“文”。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孙策托孤给张昭 为什么张昭最终没有当东吴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