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宝贵的,不能用价格来衡量。
但是,这句话在古代并不一定适用,至少在元太宗窝阔台嘴里,人命成了可以用“条”和银两换算的有价物。
《元史》记载了一个耶律楚材劝说皇帝戒杀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民的生命在皇帝眼中是一种与猪、牛、羊无异的商品。
元太祖铁木真出生前,经常与西域作战,没有时间照顾中原。当时,中原地区的所有官员都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赚了无数的钱。鉴于这一现象,窝阔台大汗继位后,大臣们不断建议:
[img]205876[/img]
“汉人对国家没有帮助,可以知道空人以为牧地。”
这一建议在元史上非常重要。在别迭看来,中原政府仓库空缺的原因是农业。他认为汉族人民的农业对国家财政发展没有好处。即使汉族人活着,他们也不会创造任何价值。最好把汉族空出来用于畜牧业。蒙古人多次实施类似的政策。
在这句话中,一些学者把它理解为屠杀汉人,屠杀“无用”的汉人。对蒙元来说,屠杀就像吃喝一样简单,但如果实施了,就没有必要开始了。只要赶走汉族人民,无论屠杀与否,流离失所的汉族人民都必然会大量死亡。
耶律楚材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他明白农耕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有鉴于此,耶律楚材向皇帝提出建议:
“陛下马上就要南征了。在此期间,军费从何而来?中原地区每年的地方税、商业税、盐铁税高达52万银、40万石粮。这些材料足以支撑军费。怎么能说汉人‘无用’?”
没看到真金白银,窝阔台自然不相信。但是耶律楚材说的话让他很感兴趣。窝阔台干脆让耶律楚材在燕京等十路建立征税制度,打算在这里开设“试验田”。
[img]205877[/img]
一年后,耶律楚材向窝阔台提交了税务账簿。窝阔台喜上眉梢,对耶律楚材说:“你一年四季都在我身边,人们不用离开就能充实国库。这个世界上还有像你这样能干的大臣吗?”就在这一天,耶律楚材官拜中书令,成为窝阔台的得力臂膀。
那么,耶律楚材料收集的钱粮的价值是多少呢?
我们不妨以当时的大米价格换算。所有的税收和税收食品都可以转换成70万两银。可以说,这72万救了蒙古所有汉族人的命。
当时北方的金国人口在6000万左右,耶律楚材口所说的“路”就是金朝规划的。今天的北京是金朝的中都路,还有19个类似的路金国。除了当时人口较多的南京路(今开封地区)和山东东路(今山东半岛),人口除以二,仍有2000万人口。
也就是说,70万两银拯救了2000万人的生命。平摊下来,每个人贡献了3.5%的税银,将元初的购买力转化为人民币约14元。窝阔台之没有屠杀汉民,只是这个地区的14元。
我们无法计算畜牧业每年能为蒙古元朝提供多少税。问题的关键实际上与畜牧业和农业无关。在蒙古皇帝的思想中,汉族的生命可以平等地转换。只要他们每年能创造超过14元的价值,他们就能生存。
[img]205878[/img]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像窝阔台绑架了所有的汉人一样。汉人每年花14元买生命钱,以避免被撕毁的风险。这种野蛮的交易是蒙元统治的本质:汉族人民没有掌握自己生命的自主权。他们都是皇帝的商品。冰冷的事实告诉我们,历史上从未有过救世主。
为什么元朝的汉人能以三等人、四等人的身份生存下来?也就是说,他们的生存权与猪、狗、牛、马没有什么不同。牲畜把肉、蛋和牛奶贡献给主人,主人把它们储存起来。汉人向蒙古皇帝缴纳了生存税,这样每个人都有生存的价值。在蒙古皇帝看来,汉人的品种高于猪、狗、牛、羊,汉人的生产力更高,仅此而已。
耶律楚材在中国文化的教育下长大,但他劝告窝阔台戒杀的方式也很有趣。耶律宰相只是让窝阔台认识到汉族人民能够为国家财政创造的价值,纠正错误的价值估计。毕竟,它的本质很难脱离为上级服务的官员。
汉族人在元太宗时期的地位如何?和猪、狗、牛、马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