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922-992年8月18日)的字是平的。幽州蓟县人,后迁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和北宋开国英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掌书记。展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施更加守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七十一年。宋太宗亲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赠尚书令、韩王、“忠献”,并配给宋太祖庙。赵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宋理宗。
虽然赵普读书不多,但他喜欢《论语》。其“论语一半治天下”的说法对后人影响很大,成为以儒治国的名言。
[img]204997[/img]
轶事典故
妙对太祖
有一次,宋太祖问赵普:“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赵普没有立即回答,他的头脑正在迅速思考。他认为,当然,这不可能是一些有形的东西。那么,应该是最大的父母,还是皇帝最大的皇权呢?在赵普考虑到答案之前,宋太祖问:“世界上有什么比其他东西更大”?
赵普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实。”宋太祖立即拍手称赞道:“是的,是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真相。即使我是皇帝,我也应该服从真相。你回答得很好。”
一半的论语治天下
赵普出生在一个小官员,他的知识比普通文臣差得多。当了宰相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每次赵普回家,他都会关上门,从书箱里拿书,仔细阅读。第二天,朝廷总是非常敏感地处理政治事务。
宋太祖死后,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聊天,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本《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确实不超过《论语》这本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以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真的只有一部《论语》。因此,人们流传着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img]204998[/img]
刚毅果断
赵普性格冷静,有城府。虽然他喜欢嫉妒别人,但他可以把世界作为自己的责任。宋初,大多数宰相心胸狭窄,保守。赵普果断果断,无法与他相比。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的观点。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宋太祖连续两天不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时,又发了一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可以激怒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在地上。赵普的脸色没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捡起撕破的奏章,放在袖子里。回到家后,赵普把撕碎的奏章粘在一起,过了几天,又把它带到宋太祖身边。太祖才醒悟,终于任命了赵普推荐的人。
再一次,赵普想提拔一名官员,但宋太祖没有批准。赵普像上次一样坚持自己的观点。宋太祖说:“我就是不确定。你能做什么?”赵普说:“提拔人才是为了国家。陛下怎么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做出特别的决定呢!”宋太祖非常生气,脸色变白,一甩袖子就走进了内宫。赵普不能进宫。他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太祖终于同意了。
君臣情笃
当初宋太祖地位卑微的时候,赵普和他一起旅行。得到世界后,赵普多次谈到他们卑微时的一些缺点。太祖豁达,对赵普说:“如果你能在尘土中识别天子和宰相,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去拜访。”从那以后,赵普就不再谈了。
赵普什么说法对后人影响很大,成为儒家治国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