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司马懿,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曹操注意到司马懿雄心勃勃,“鹰视狼顾”,非常忌讳,提醒曹丕要防范司马懿。但曹操为什么不提前摆脱这种“灾难”呢?
事实上,有五个主要原因:
[img]204547[/img]
第一,司马懿在曹操暮年逐渐崭露头角,支持曹操称帝。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29岁时(公元208年)成为一名文学专家。他在曹操的大臣中并不突出,直到曹操晚年才出现。他在朝鲜的地位并不特别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曹操的担忧。
晋书宣帝纪:而魏武是丞相,又是文学大师。智者说:“如果你回去,你就接受。”皇帝害怕就职。于是,他和王子一起去了游处,搬到了黄门侍郎,转议郎和宰相东曹属,寻找主簿。
此外,司马懿还支持曹操称帝。
曹操自“以天子命令诸侯”以来,一直在操纵汉朝。虽然他一生都没有称帝,但他已经有了称帝之心。
[img]204548[/img]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仍然忠于汉朝,反对曹操称帝,包括为曹操早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荀子。
在这件事上,司马懿支持曹操称帝,这让曹操认为司马懿仍然可以为曹氏服务。
晋书宣帝纪:既然从讨孙权,就破之。军还,权派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命运。魏武帝说:“这里要占我的炉炭上邪!”回答:“汉运垂死,殿下很世界,有九个为了服务。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于、夏、尹、周不谦虚,怕天知命。”
[img]204549[/img]
二是曹操在世时,有实力更强的世家大族陪衬,司马懿的威胁是次要的。
古代英明的封建统治者都知道权力平衡的道理,曹操也不例外。
曹操活着的时候,虽然司马懿也是威胁之一,但除了司马懿,还有更强大的家族约束曹氏家族。在这些家族的陪衬下,司马懿的威胁是次要的。
曹操时代,实力雄厚的家族是英川荀氏和弘农杨氏。前者代表著名的荀子,后者代表爱“耍聪明”的杨秀。
于迅在曹操早期的发展对曹操的发展至关重要。当时,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地位。曹操出身低廉,不受大多数士人和家庭的重视。直到于迅投奔曹操,这种情况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img]204550[/img]
荀氏家族是东汉末年影响力很大的家族。于迅加入曹操集团,直接影响了家族和士人的观点,也吸引了他们加入曹操集团。这种影响远比于迅本人重要。
荀子加入曹操集团后,向曹操推荐了钟友、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都成为曹操集团的重要人物。
当然,另一方面,荀子的巨大贡献也意味着巨大的威胁。曹操一方面重用荀氏家族人才,另一方面始终提防他们。
曹操时代另一个强大的家族是弘农杨氏。九年级人民教育版语文第18课《杨秀之死》中的主角杨秀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弘农杨氏家族不亚于“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氏家族。杨秀的母亲是袁家族中司徒袁安的曾孙女。由此可见,杨氏家族的势力不容小觑。
《后汉书》:“四世太尉自震至彪”
[img]204551[/img]
而杨修的父亲,太尉杨彪,经常和曹操“不对付”,杨修本人也很聪明,他的才华往往让曹操感到羞愧。
杨修死于曹操去世的前一年。在杨修被杀之前,他一直“压迫”司马懿。“杰出”的杨修让司马懿“黯然失色”。
正是荀氏家族和杨氏家族的强大实力和威胁,使司马懿的威胁变得不那么重要。
三是司马懿低调做人,会隐忍。
曹操宰相府有两个“聪明人”:一个是“锋芒毕露”的杨修,另一个是“韬光养晦”的司马懿。
[img]204552[/img]
杨修的聪明是众所周知的,但“聪明却被聪明误了”,爱耍聪明的杨修,终于死在了自己的聪明上。
司马懿就不一样了。司马懿很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和野心,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威胁。
司马懿低调的生活和不屈不挠的风格使他成功地避免了危机,最终杀死了三代曹魏之主,成为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人。
正是这种低调的生活和宽容使他在曹操心中减少了威胁,避免了灾难。
[img]204553[/img]
四是世界不统一,还需要人才。
在大多数王朝开始时,曾经帮助皇帝与世界作斗争的将军们成为了新王朝的威胁。他们要么面临“兔死狗烹饪”的命运,如西汉和明朝;要么被解雇,如东汉和北宋。
但由于时限有限,曹操死前未能完成全国统一,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趋势,尤其是刘备集团,一直以推翻自己为己任。
世界还没有统一,国家还需要人才,这也是曹操留住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曹丕维护。
曹操在意识到司马懿的雄心壮志后,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事业,并提醒曹丕。
[img]204554[/img]
然而,曹丕仍然需要依靠司马懿为自己提出建议,帮助自己夺取继承人的位置,在曹操面前维护司马懿,帮助司马懿消除曹操的担忧和疑虑。
晋书宣帝纪:帝内忌外宽,猜疑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心壮志,闻有狼顾相。想要实现它。是召使前进,令反顾,面对面,面对面,身不动。再次尝梦三马同食一槽,很恶心。所谓太子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一相都是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官职,夜以继日地忘记睡觉,至于刍牧之间,都是临履,因为魏武意遂安。
曹丕的帮助和保护也是曹操没有杀死司马懿的原因之一。
[img]204555[/img]
由此可见,曹操只要求曹丕防守司马懿,而不是杀死他,这不仅是司马懿善于生活的原因,也是他人的“衬托”和保护,有时在情况面前有所需的价值。
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参考文献:
《晋书》《三国志》《后汉书》。
曹操只提醒曹丕防司马懿 曹操为什么不提前消除这种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