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致力于组织联合抗秦?

公元前330年,一名身穿秦军盔甲的士兵骑着一匹快马,喊着“河西大捷,河西大捷”,直接进入咸阳城。随后,秦国大良创始人孙燕带领秦军歼灭了魏国河西驻军,俘虏了魏国将军龙贾,并从咸阳宫收复了河西的消息。

[img]202325[/img]

无论是咸阳的普通人还是达官显贵,他们都喜极而泣。自秦四代乱政以来,魏趁虚攻占河西之地以来,老秦人背负着百年国耻。随着这场大胜,河西之地全面恢复,老秦人“沧海难平”的百年国仇一度被冲走。

那么,这位带领河西大捷的公孙衍,又是谁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当我们提到纵横家时,我们总是想到师兄苏秦和张毅。我们总是认为他们是政敌,他们是纵横合纵的第一倡导者。这一观点是基于《史记》和《战国政策》。

然而,随着近年来历史书籍的不断出版,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选择支持另一种观点——在张仪面前,苏秦属于年轻一代,张仪的终身对手应该是公孙衍,他曾是秦国第二任大良。

这些学者的选择是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书《战国纵横家书》中描述的张仪和苏秦的生卒年演绎出来的。据这份丝绸书记载,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而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两人相隔26年,可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而且,根据张仪的生活轨迹,当张仪出任秦相,搅动六国风云时,苏秦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两人根本没有交集的可能。

[img]202326[/img]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公孙衍的生活。

战国中期魏国阴晋时期,公孙衍早年在魏国担任犀首职务,因此世界大多以“犀首”指代公孙衍。由于魏国郁郁寡欢,恰逢秦惠文王刚登基,迫切需要能臣辅政,渴望士子入秦,公孙衍离开魏国,去了西方的秦国。

公孙衍一来到秦国,就受到了秦惠文王的礼遇,然后被崇拜为秦国大良制造。要知道,此时的秦国并没有形成后世著名的“二十等爵制”,而是实行了以大良为最高级爵位的“十七级爵制”。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秦国并没有建立一个政府总理,而是遵循了秦孝公时期的统一制度。简单地说,此时的大良制造不仅是最高级的头衔,而且相当于后来领导的国家。

刚进秦就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厚待,公孙衍自然下定决心为秦国奔跑,成为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

但是,为什么公孙衍后来成为合纵的第一倡导者,致力于组织合纵抗秦?

这也是从文章开头提到的“河西大捷”开始的,让公孙衍在世界上出名的战争。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入秦,被秦惠文王崇拜为秦大良,是极人臣。为了表示忠诚,公孙衍一上任就积极为秦寻找影响老秦人所有情绪的河西之地。经过一番准备,公孙衍在公元前332年率领军队进攻河西,迫使魏国河西重镇雕阴。魏国将军龙贾率领河西驻军拼命抵抗。

[img]202327[/img]

秦魏两国在雕阴激战两年多。最后,公孙衍以端庄的战斗击败了龙贾,歼灭了魏国河西驻军,俘虏了魏将军龙贾,迫使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地。公孙衍从此闻名于世。到目前为止,秦魏之间百年的河西战争已经结束,因为秦国赢得了全胜,恢复了河西之地。

秦惠文王得知公孙衍率军班师还朝的消息后,带领咸阳军民出城迎接公孙衍,大肆奖励公孙衍。为了表彰公孙衍的功勋,秦惠文王甚至一度将公孙衍的家乡阴晋改名为“宁秦”。

但这场战争,在让公孙衍名扬天下的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恼之中。俗话说,公孙衍当时一定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让他“成功”的尸骨都是他母国的同胞。魏惠王窥透了公孙衍的想法,于是派出游说公孙衍,让公孙衍放弃了朝廷上的胜利追求,大举攻击魏国的既定战略,而是提出北上讨伐义渠。假如没有意外发生,秦惠文王也有可能出于对自己这位心腹爱臣的信任,同意这一建议。

然而,就在这时,另一个同样沮丧的魏国人张仪来到了秦国。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公孙衍此举对秦国的灾难,这使得秦惠文王逐渐疏远了公孙衍,然后重用了张仪。

[img]202328[/img]

公孙衍被排斥后,不得不主动离开秦国,回到母国魏国。从此,公孙衍开始与张仪针锋相对,无论是公还是私。张仪提出连横,公孙衍推出了合纵联盟,多次组织合纵联盟打击秦国。孟子弟子景春与他们同时代曾评论道:“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吗?一怒之下,诸侯害怕,安居天下。”

因此,在这个名为“战国”的舞台上,一场接一场精彩的外交大战不断上演...


为什么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致力于组织联合抗秦?为什么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致力于组织联合抗秦?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

  • 公孙衍最后为何离开秦国?公孙衍又是怎么死的
  • 公孙衍出身的日期不详,魏国阴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