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杀赵错的原因是什么?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汉朝时期,皇帝对诸侯们过于宽恕,导致“七国之乱”。如果说起事件的起因,和两个人是分不开的,一个是汉景帝刘启,一个是赵错。
说到刘启,大家都很熟悉。他在位期间,与汉文帝的统治被称为“文景之治”。虽然从表面上看,汉景帝在位时似乎没有颁布任何重要措施,也没有太大变化,但正是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使汉代世界得以国泰民安。
早在之前,就有“小规曹随”的例子。汉景帝也想无为而治,安稳地生活。然而,当时的诸侯们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汉初的分封制度导致诸侯权力不断增强,隐约威胁到皇帝的权利。
[img]200949[/img]
这时,赵错凭空出来,提出了一个叫削藩的计划。这一刻,他捅了马蜂窝。诸侯们聚集兵马赶往都城,打着“清君侧”的名字。但是,这种咄咄逼人的外表不就说明他们想谋反吗?
由于诸侯众多,汉景帝不得不把赵错推出来当替罪羊。这似乎是一个无奈的举动,但只要他快乐地杀了他,难道不是吗?为什么要选择腰斩这样的极刑?汉景帝真的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信任赵错吗?
[img]200950[/img]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如果汉景帝真的信任超级错误,毕竟,后者出生在王子的家庭命令中,也就是说,当汉景帝还是王子时,超级错误已经开始跟随。此外,削减诸侯的建议实际上是服从皇帝的意图。对他来说,除了激怒诸侯之外,真的没有其他好处。汉景帝不看功劳,也应该信任他。
但事实是,汉景帝不需要赵错来定罪,也不需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平叛“七王之乱”。赵错死后,诸侯们继续北上,想找汉景帝“讨公道”,其实就是变相谋反。
[img]200951[/img]
事实上,在汉景帝的期待下,诸侯们的无知举起了他们。他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出战,最终打败了所有傲慢的诸侯。从汉景帝的敏捷反应来看,他已经准备好了,但他忍不住了。他知道诸侯们的野心。一个古典的错误根本没用,但他仍然想用古典的错误动刀。这就是古典的问题。
有人曾经说过,赵错的死其实是汉景帝打的苦卡。他本可以不死,但为了向世界各地的人民证明他削藩的合理性,赵错死后,诸侯们继续前进。这就是谋反,而不是所谓的“清君侧”。从民心的角度来看,汉景帝已经用赵错站了起来。
[img]200952[/img]
此外,赵错不得不死,残忍被处死的主要原因是赵错说的一句话。七王之乱爆发时,他说:“陛下不如自出临兵”,劝说汉景帝亲征,而他则躲在幕后,美言为皇帝守卫朝廷。
这难道不证明他有异心吗?推着皇帝去死,他安全地躲在后面,关键时刻没用。难怪皇帝率先用刀,只怪“祸从口出”。
[img]200953[/img]
参考资料:史记
为什么汉景帝要杀赵错? 这个人真的要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