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食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九泉臣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是历代忠臣的典范,他的忌日也造就了后世的寒食节。可惜介子推死了,被其他臣子嫉妒和设计陷害了。类似他的经历,有很多人,比如今天要分享的李的故事。
01
说到李食,很多人可能会说他没听说过。毕竟,他死得太早了,所以他没有得到张亮、小何、韩信、陈平等同时代协助刘邦的圣贤的声誉。他在历史资料中没有多少记载,但他确实是当时罕见的天才。李食其也是刘邦的谋士。他最强大的是他的嘴。刘邦兵临武关时,李食其作为使臣劝说秦将,最终使武关不战而下,帮助刘邦顺利进入咸阳,率先灭亡秦朝。李食其这张嘴常常能起到千兵万马的作用。
[img]199930[/img]
公元前204年,李食其劝刘邦攻打敖仓大粮仓,这是黄河和济水的分流处,可以交通世界,对刘邦的行军作战有很大帮助,于是刘邦欣然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他帮助刘邦理清了目前的情况,说赵岩之地已经交给了将军韩信征服,兵锋所向披靡,必然会很快取得胜利。唯一需要担心的是齐王田广。他有黄河天险作为屏障,有20万精兵,将军如林。他在这个乱世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食其说明他有信心说服田广回归,这样兵不血刃就能夺得齐国,而且势力可以再次扩大。刘邦很了解自己谋士的口才,于是派他出使齐国,劝说齐王。
历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李食其是如何说服齐王田广的,但结果是肯定的。李食其用自己的口才说服了田广,并承诺以70多座城市归还刘邦。从田广的行为来看,这不是虚与委蛇,而是真诚归来,田广做了一件非常真诚的事:“罢历下兵守战备”。齐兵解除了大部分防御,以无防御的态度迎接刘邦。就这样,李食其一张嘴就为刘邦赢得了70多座城市。
02
然而,结果却是悲剧。当时韩信正带兵东进,目标是齐国。但是半路上听说李食其劝了齐王,就准备罢兵了。但是,他的将军快通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他没有收到刘邦的命令,李食其用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比韩信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还多的土地。当兵不如说话吗?于是韩信被说动了,干脆带兵长驱直入,一路攻打齐国首都。
[img]199931[/img]
这时,被背叛的田光充满了愤怒。他愤怒地问李食发生了什么事,并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说服韩信退役,要么自己做饭。李食其放弃了最后一次活着的机会,叹了口气去死,死于烹饪。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李的死是莫名其妙的,很委屈。事实上,李落入了别人的算计。据说韩信听了诽谤,但韩信不知道后果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韩信很愿意看到李食其去世,不止他一个,张良、陈平等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李食其如此不受欢迎?原因是他是第一个全心全意跟随刘邦的人。汉二年,陈平加入刘邦阵营,资历自然无法与老人相比,陈平经历了魏、楚、汉三国,被骂为“反复乱臣”。虽然张良的资历足够,但当时身份和地位的差距,张良多次离开刘邦。直到秦二世三年,张良才被秦军赶到刘邦身边,但后来又有了“遣良归韩”这个词最后,韩王成被项羽杀死,张良才真正投奔刘邦。
[img]199932[/img]
另一方面,刘邦在高阳时就见过他,经过初步接触,他以贵宾的礼仪对待他。从那以后,李经常提出建议,这对刘邦的伟大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他也深受刘邦的信任,被刘邦命名为广野君。李自始至终只跟随刘邦。他是一个真正的根和苗红,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和他的兄弟李尚都依赖他,被别人一致排斥是正常的。
结语
韩信是这次事件最大的赢家。他只花了很少的代价打败了齐国,在张亮和陈平的支持下被刘邦命名为齐王。但他可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李尚复仇的对象,他吞下了吞并齐国的功劳,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连刘邦都受不了很久。因此,在六年后的事件中,刘邦提出了当时已经是右丞相的李商来处理韩信。最后,韩信死于妇女之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他自己的错。
李食其凭口才赢得了70多座城市,为什么最后的结局如此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