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名将蒙家的起源是什么?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世界的伟大英雄主要是王坚和王贲。在秦灭六国之战中,这两个父子带兵灭亡了五个国家。
在统一战争中,也有像李信这样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将军。
但秦国统一天下建立王朝后,这些名将似乎主动退休,只有蒙家屹立不倒,最终成为秦始皇的心腹,这是为什么呢?
[img]199779[/img]
嬴政的信任
三代蒙家人为秦王效力:从蒙叛到蒙武再到蒙田,蒙毅兄弟。
蒙田、蒙毅兄弟之能在秦朝显贵,最终成为秦始皇的心腹,离不开他们爷爷蒙叛对秦国的功劳。
蒙叛原本是齐国人,在秦朝服役。武安军白起死后,秦王感叹“内无良将,外有强敌”。此时此刻,蒙叛站了起来,取代了白起的地位,成为白起死后秦国最重要的将军。
在秦庄襄王和秦王政(嬴政,还在战国时期)统治的十几年里,蒙叛成为秦国最重要的将军,秦军的重要战役大多由他指挥。在此期间,蒙叛经历了耻辱,创造了辉煌。
公元前247年,蒙叛率兵攻打魏国,却被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五国联军击败,秦军崩溃,蒙叛也仓促逃入关中。
此后,信陵君率领联军乘胜逐北,一直打到函谷关,而秦军龟缩在关内不敢出击。
这是蒙羁领兵生涯中最可耻的一战,也是秦国自孝公以来最可耻的战败之一。
在担任秦朝“C位将军”的这些年里,蒙叛共率军攻克了80座城市,为秦国夺取了大量领土,这是蒙叛军事生涯的辉煌。
[img]199780[/img]
而蒙叛最辉煌的时候,恰好是秦王室最弱的时候。
当时秦王政还年轻,有老艾等人祸害国家,秦国内政比较混乱。
幸运的是,在外部,秦国有一个叛逆的将军,可以阻止六国。有了这样的将军,年轻的秦王可以对外部形势感到轻松。
蒙叛死后,他的儿子蒙武似乎无法取代他的地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坚继任“C位将军”,而蒙武只参加了秦灭六国战争中的灭楚战争,战功很少。
秦朝统一后,统一有功的名将家族似乎主动退休,蒙古家族似乎是秦朝唯一的贵族。
长期以来,蒙田率领30多万大军,要么修驰道,要么修长城,要么与匈奴人作战。
孟毅长期以来一直在为秦始皇提出建议。虽然他的地位不如李斯高,但在秦始皇心中,他远比李斯、赵高等人更值得信赖。
据《史记·蒙田列传》记载,这两兄弟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心腹。
[img]199781[/img]
始皇非常尊敬蒙氏,信任贤者。与蒙毅亲近,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天任外事而毅往往是内谋,名为忠信,所以尽管诸将相不敢与之争辩。
两兄弟中,一兄弟与秦始皇决定全国政务,另一兄弟在外面处理重要事务。朝廷里没有人敢与他们竞争。
据史书记载,荆轲之能见到秦始皇,就是他收买了秦始皇的心腹蒙嘉。
其他军功家族统一后去哪里?
蒙家的贪念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王坚、王贲的后代主动退休。
而蒙家还在激流勇进,要在秦朝争取更大的荣华富贵。
这源于两个家庭观念的差异。
王坚伐楚时,带走了秦国所有的军队。他故意要求巨额奖励秦王政,因为他担心秦王政会产生怀疑,这样秦王政就知道他有“回顾”的心,不会在外面独立为王。
[img]199782[/img]
由此可见,王坚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懂大道理,秦朝统一后,他选择成功退休。
而蒙家则不同。
蒙田、蒙毅两兄弟,一直以忠义著称,可见蒙家对后代教育的重点是忠义。
但是忠诚换来了什么呢?
当你遇到秦始皇这样一个明察之君时,忠诚的人一定会被重用和信任。蒙古兄弟,一个可以进入中心,另一个可以总结外部重要任务。秦始皇了解他们的性格,知道他们不会背叛自己,给他们权力。
然而,当你遇到秦二世这样的昏君时,忠诚是没有用的。只有巧言善辩,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当秦始皇要求扶苏监督蒙田军队时,蒙田被动地成为了“扶苏派”。当秦二世的假遗诏将杀死扶苏时,蒙田应该与扶苏联合进攻咸阳。
[img]199783[/img]
他们已经成了绑在绳子上的蚱蜢。扶苏死了。蒙田还能活吗?为什么蒙田不知道胡亥要杀扶苏?接受遗诏后,他假装安慰扶苏,说要和扶苏一起回咸阳抱怨冤情,但他显然知道扶苏回咸阳后会死,他觉得自己一定有很大的功劳,不会死!
扶苏自然知道蒙恬的想法,蒙恬只想保护自己,只想成为秦朝的忠臣,他只能选择遵守遗诏。
扶苏自杀后,秦二世想饶过蒙田,毕竟他是秦朝皇室的忠臣,秦朝的脊梁。然而,在赵高的煽动下,秦二世最终决定杀死蒙家的两兄弟。
说忠义遇见明君,能成功。忠义遇见昏君,还不如巧言慧辩。
秦朝名将蒙家的起源是什么?秦始皇最信任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