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岳飞和韩世忠,你会怎么想?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事实上,说到岳飞,我们仍然认识这个人。毕竟,岳飞看到了很多传记,但说到韩世忠,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但这并不重要。事实上,他和岳飞是一样的。既然他说了同样的名字,有些人就会问,谁在同一时期有更大的官职?
[img]199581[/img]
韩世忠比岳飞官大。他们有“时差”。事实上,他们的“背景”非常相似。他们都来自“应聘者”和“应聘者”。说白了,他们是从“士兵”开始的。然而,韩世忠比岳飞早出道。韩在1106年出来当兵,比岳飞早了20年左右。韩在南宋的官位一直比岳飞高,无论是军阶、军职还是地方官职,都比岳飞高,他是南宋军队的老兵,是岳飞的前辈。
北宋后期,韩世忠参加了对西夏的攻歼、方腊的消灭等硬仗。到了北宋末年,他已经从普通士兵晋升为高级军官。宋钦宗时,韩世忠的血战阻止了金军南下之功,晋升为“嘉州防御使”(上校),并带领所有部门参加了“劝说”赵构当皇帝的活动。赵构当皇后,韩晋升为光州观察使(少将)。
此时,岳飞刚刚首次亮相。他们在官场的地位可谓“天渊之别”。南宋成立时,岳飞的“阶级官员”只是“承信郎”。宋代武官有53个等级,承信郎排名倒数第二。由此可见,岳飞在军队中的地位很低。直到建炎三年(1129年),岳飞才在开封附近平定了许多“土匪”,这标志着岳飞正式进入“军官”行列。刺史在宋代不同于唐代,不是“地方官”,而是“正式军官”的等级标志,相当于今天的“军衔”。岳飞的英州拉史只表现出他的“拉史”身份,他与英州无关,他不会去英州上任。
[img]199582[/img]
宋代的许多将军可能不会获得“军官”的身份。事实上,许多将军以“使臣”的身份行使军官的权力,而不是真正的军官。只有以下八个层次才能真正获得军官的身份:
拉史(少校)
团练使(中校)
防御使(上校)
观察使(少将)
留后节度观察/宣传使(中将)
节度使(上将)
两镇节度使(大将)
三镇节度使(元帅)
这六个层次的官名都是唐代军政大权的地方官,但在宋代,都成了军衔一样的军阶标志。这六个层次可以依次对比今天从少校到元帅的军衔序列。真正进入军官序列并不容易,很多武将一辈子都打不过这个阶段。然而,在这个时候,韩世忠一直在高宗身边,特别是参与平定苗刘之乱,拯救了高宗的生命。韩的军事阶级已经上升到宋代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上升的越级军事阶级。这两个城镇的节度使者(将军)远远高于岳飞的刺史(少校),根本不在同一个平台上。
[img]199583[/img]
然而,岳飞在南宋的“晋升”速度惊人。获得刺史(少校)军阶一年后,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收复了建康(今南京)的伟大成就,被越级提升为“昌州防御使”,连续升级两级。同时,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实权职位”和“通泰镇抚使”,也就是说,他以防御使(上校)的军衔获得了“通州泰州地方警备区司令”的实职岳飞只有军队,没有地盘,这次是“质”的飞跃。但不久金军反击,台州失守,岳飞实际上又失去了“通泰镇抚使”的职位,只能继续带领部队到处转战。
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的官位有了质的飞跃,打败了土匪李成。宋高宗意识到岳飞部队战斗力强,于是正式将岳家军纳入“正规军”。需要注意的是,岳飞的部队其实不是南宋的中央正规军序列,而是当地的杂牌军。这一次,南宋朝廷给了岳家军一个正式的名字叫“神武右副军”。岳飞被任命为“神武右副军统制”,相当于获得了兵团司令级的军事职务。编制顺序名义上的上级是“神武右军”。请注意,它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不受管辖。它只表示军队的编制水平,神武右军的水平高于神武右副军。统制相当于“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岳飞几乎无法与韩世忠相比。虽然韩世忠此时的军事阶级仍然远高于岳飞,但他们在军队中的实际军事职务开始缩短。虽然韩世忠是“两镇节制使”(将军)的军衔,远高于岳飞的防御使(上校)的军衔,但韩国的实际军事职务是“神武左军”的统制,也就是说,集团军总司令级高于岳飞这个兵团司令级的军事职务。
[img]199584[/img]
接下来,岳飞镇压江西农民起义成功,岳飞在吉州土匪战争中表现出色,被宋高宗认定为“将军”,叫他到临安见面,然后破格提拔他为宣使(中将),岳家军“神武右副军”升级为“神武后军”,任命岳飞为神武后军统制,虽然仍是“兵团指挥官”(统制)军事职务,但可以指挥集团军级部队。此时,岳飞的官位越来越接近韩世忠。同时,岳飞再次获得了“领土”。宋廷将江西交给岳飞,任命岳飞为江西制定大使。这样,岳飞不仅拥有高级军事职务(宣传大使-中将),还拥有高级官职(相当于省部级地方大员的制定大使)。岳飞开始同时拥有军队和领土,这是岳飞在官场地位的转折点。
绍兴四年(1134年),为了收复襄阳,宋廷让岳飞兼任“荆南制造大使”,表明只要收复襄阳,就可以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交给他。岳飞终于收复了襄阳,把南宋的边防线推到了河南的南阳和信阳,做出了比以前更大的贡献。后来岳飞的军事阶级晋升为节度大使(将军),同时担任荆湖制造大使。全面主持湖南、湖北的军政事务。此后,襄阳成为岳家军的大本营。此时,韩世忠获得了淮东的领土,以楚州为大本营,韩国的地方官级别高于岳飞。岳飞是“制定大使”(相当于普通省委书记),韩世忠是“宣抚大使”(相当于政治局委员兼省委书记)。虽然制定大使和宣抚大使的职权相似,但他在官场的地位是不同的,岳飞要到绍兴七年才被提升为“宣抚大使”,在地方官级别上与韩世忠相同,但他们在军衔上一直存在差距,此时韩世忠是两镇节度使(大将),岳飞只是一镇(上将)。绍兴五年(1135年)南宋军队自成立以来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击败了伪齐和金军的联合进攻。岳飞被提升为两个城镇的节度使者(将军),但韩世忠已成为三个城镇的节度使者(元帅),仍高于岳飞。
岳飞和韩世忠同名,他们谁的官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