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王彦超有什么品质?他和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说到王彦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正式的“王彦超给赵匡胤十贯钱”故事“莫欺少年穷”。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未来人生极其灰暗的一年。二十岁的“开封官二代”,正赶上“后晋”变成“后汉”,经历了开封的战火浩劫,身为高官的老爹赵红殷也失去了势头。家里的老老小小,眼看要揭不开锅。刚结婚几年的赵匡胤,也毅然结束了“啃老”的生活,一跺脚出去闯荡,誓言要靠自己的武功,拼出一番天地。

但理想是丰满的,乱世太骨感了。离家后,赵匡胤闯了好几个地方,无一例外都闯得头破血流。他身上的纠缠被强盗抢走了。当他流落到长安时,他身上只剩下两块冷干粮。后来,他连干粮都没有了,甚至跑到寺庙的菜地偷生菜。与野史上“千里送京娘”的英雄风采相比,真是灰头土脸。

正是在经历了太多的世界痛苦之后,没有脾气的赵匡胤也想走捷径——依靠父亲以前的“老关系”来谋取未来。怀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他一路从北方跋涉,来到复州(湖北仙桃)投奔父亲的“老同事”。复州防御使王彦超认为自己可以在“邻家大叔”的指挥下有一个半官半职。没想到这个“王叔叔”很冷淡,只是塞了十贯铜钱,就把这个“赵大侄子”打发走了。

[img]199154[/img]

这样的场景,正如学者顾宏义的评价:“也许王彦超没想到,十多年后,他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主宰自己生死的人,就像打发一个叫花子的穷人(赵匡胤)一样。”

在一些“鸡汤文章”中,王彦超的“叔叔”也遭到了很多嘲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势利的眼睛。但事实上,这个人,并不那么简单。

虽然赵匡胤的父亲赵红殷是“老同事”,但王彦超的战场生涯显然有很多传奇。十二岁时,他作为后唐将领在战场上作战。后晋时期,石敬堂为契丹做“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时,他是后晋“外交官”桑维翰的随从,相当于亲自参与了“交接”。后汉至后周年间,特别是赵匡胤“被送走”后,他踏上了抗击辽国的战场,多次跟随柴荣攻击契丹精英。在五代十国时期,他被公认为一代杰出的将军。

与战场上的大杀四方相比,这位良将更有名:善良。

例如,早年,当他与后唐名将李继岌作战时,他赶上了后唐朝廷的政变。前高权重的李继岌在几分钟内变成了一只不如鸡的落毛凤凰。李继岌身边的心腹纷纷叛变逃跑,但只有王彦超从未放弃,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李继岌,直到李继岌去世。在五代十国时期,叛变、反水甚至“黄袍加身”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善良和真正的不同。

[img]199155[/img]

带兵风格也不一样。其他“名将”更喜欢纵兵奸淫掠夺,但他治军严格,“所到民安”。别人不择手段打仗,宁愿尸山血海打赢。然而,他经常在激烈的战争中停下来。只要他能减少伤亡,说服敌人,他就会说服他。这样一个善良有原则的好士兵,怎么能对“大侄子”赵匡胤势利眼?

首先,我们必须看看赵匡胤当时的情况。虽然这是王彦超的“老朋友之子”,但即使是赵匡胤的父亲赵红银,也只是王彦超多年未见的老同事。这时,千山万水,一个“大侄子”突然来找工作。而且,这个“大侄子”一路流离失所,衣衫褴褛,看起来很穷。他还拍了拍胸脯,说自己是一代人才。这个人能相信吗?

更何况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五代十国”乱世。北方五个王朝,总国佐只有53年,平均每十年改朝换代。“五代”中的十五位“九五之尊”,七位是靠篡位政变上台的,其中五位是以骨肉相残的方式“篡位”。那一年,“部下反大将”甚至“大将反皇帝”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把王彦超这样的“防御使”放在身上,每天收个下属,真想瞪圆眼睛。突如其来的赵匡胤,怎么能相信呢?

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除了赵匡胤的“老上级”郭威(后周太祖)这样一个眼光犀利的英雄外,当时落魄的赵匡胤无论走到哪里都很难接受。王彦超看不起赵匡胤?这很正常。

另一个原因是“王彦超给赵匡胤十贯钱”看起来势利,但当时已经很好了。

[img]199156[/img]

五代十国战争的著名后果之一是严重的“资金短缺”。铜钱已经是“长期铸造”,大量的贵金属被富人“储存私人事务”。人们使用的大多是铅钱和其他“邪恶的钱”。在后汉时期,一枚铜钱通常可以抵消100枚铅钱。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岁月里,王彦超遇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落魄故人之子”,给了赵匡胤十贯的钱,这真是一笔不小的钱。

与赵匡胤的下一次经历相比,我们知道王彦超做了什么。被王彦超“杀”后,赵匡胤投奔了父亲的朋友随州刺史董宗本。就关系而言,董宗本比王彦超亲得多,所以他收留了赵匡胤。然而,董宗本的儿子董遵义非常讨厌赵匡胤。他抓住原因,跑来跑去。最后,愤怒的赵匡胤走了。相比之下,关系不太“亲近”的王彦超做得很好。

王彦超在年轻的赵匡胤的悲惨生活中所做的,已经非常善良了。

@ 对赵匡胤来说,他真的没有处理这段磨难。更不用说“塞钱”的王彦超了,即使他羞辱了他的董遵教,后来在皇宫里和他再见,他也吓得当场在他面前“伏地请死”。赵匡胤笑了笑,挥手就过去了。

对董遵教,对王彦超更是如此。有一次和王彦超喝酒,喝得太多的赵匡胤也问王彦超当时“为什么不接受我”。王彦超忙着回答说:“勺水怎么能止龙!”赵匡胤又笑了,第二天他“派了一个令人安慰的人”。经历过那个苦难的时代,他明白王彦超这样做并不容易。

[img]199157[/img]

相比之下,赵匡胤对那个乱世印象最深的,与其说是他的懦弱,不如说是他在那次颠沛流离中亲眼目睹的民间苦难。正是这种深刻的痛苦记忆支持了他在位17年的坚定信念:他在五代废除了大量严厉的捐赠和杂税,并鼓励了十多年的复垦。他“优待公务员”以严厉的手段严厉惩罚了五代流毒的贪婪和害民。甚至软硬兼施,铲除了唐代以来“藩镇乱”的土壤。每一个举动,都来自当年的刻骨铭心。

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善良”的好将军王彦超仍然“善良”。自“杯酒释放兵权”以来,他主动“配合”宋太祖,交出兵权,继续享受高官的财富。宋太宗年间,他主动“停下来”,辞去了所有闲职。回家后,志仕晚年低调善终。正如北宋学者曾巩所说:“我以为燕超可以停止财富。”

与许多人谈论的混乱世界中“认识人”的愿景相比,“势利的眼睛”王彦超的生活证明了愿景可能会有差距,但真正的模式是成为一个有原则和良心的人,了解整体情况。


王彦超有什么品质?他和赵匡胤有什么关系?王彦超有什么品质?他和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

  • 北宋大臣黄潜善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黄潜善
  •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北宋宰相曾布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曾布有子孙后代吗
  •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是靖康之耻的导火线
  • 在宋徽宗赵霁的“朋友群”中,除了王福,还有一位著名的“浪子宰相”。“浪子宰相”虽然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但他真的是当代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