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秦孝公在历史上被诸侯[相轻]?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秦孝公在历史上被诸侯“轻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勇敢的老秦,一起去国难,勇敢的老秦,回到我的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方有大秦,如日本升起,百年国仇,沧桑难平!天下烦恼,何必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之争斗!”这是根据孙浩晖先生原拍的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主题曲唱的歌词。

众所周知,秦国商鞅变法的直接诱因是秦孝公在即位之初被诸侯“鄙视”,甚至连联盟都懒得称秦国为小国和弱国。年轻的秦孝公不甘受辱,于是向世界广发了《求贤令》,导致商鞅进秦十多年的改革变法。

[img]198623[/img]

公元前445年,魏斯成为晋国魏氏的首领,这是后一代雄主魏文侯。

此时,魏氏虽未建国,但“分晋”已成事实。随后,魏斯在魏的土地上选拔了人才,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李悝变法”。经过这次变法,魏成为了当时的新兴强国。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派魏军西渡黄河,进入秦国河西之地,在少梁建城。当时,秦国君主秦灵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勃然大怒,在河西与魏国展开了一场战争。

然而,此时的秦国,由于其长期的统治和政治黑暗,早已失去了秦在位时的实力。在与魏军的战争中,连战连败。无奈之下,秦灵公只能命令秦国撤退,沿河修筑防线,防止魏军进一步西进。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本该是他十岁的儿子嬴师息即位。然而,由于秦灵的叔叔嬴悼子和他的长官发动了政变,他坐在秦君的位置上,是为了秦简公,他的儿子嬴师息被迫流亡。

公元前413年,秦简公为了收复河西失地,动员大军进攻魏军,却被魏军击败,随后失去了秦灵公在位时修建的防线。

[img]198624[/img]

四年后,一代著名将军吴起被魏文侯崇拜为将军,带领军队坐在河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多次攻打秦国,占领了临晋、元里、洛阴等河西重要城镇。魏文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西河县,吴起因功被崇拜为西河县守卫。

至于秦国,秦军不得不进一步缩小防线,撤到洛水一线进行防御。公元前389年,秦简公的儿子秦惠公不愿意失败。后来,他动员了倾国士兵,带领军队亲自讨伐魏国,准备收复失地。然而,他没想到被吴起率领的5万名新军(魏武卒)殴打。

从那以后,秦国只能在洛水以西、陇山以东、秦岭以北的狭窄地块萎缩,但现在西部强国如此凄凉。这一幕极大地刺激了流亡魏国的秦灵公之子嬴师西。他开始在秦国布局,以便在未来重新登上王位,带领秦国走出困境。

[img]198625[/img]

公元前384年,嬴师西在秦国动荡时结束了近30年的流亡生涯。他回到秦国,被他的长辈改为秦军。秦献公即位后,他积极推进改革,然后在魏军主力东移时出兵攻打魏国,以恢复失地。然而,由于魏国实力雄厚,秦国收复的土地并不多

直到秦孝公和商鞅君臣的变法取得一定成效,魏国才遭遇马陵战役的惨败。商鞅趁机带领秦军在河西重创魏军,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后来,秦惠文王时期,犀首公孙燕带领秦军全歼魏国河西守军,彻底收复了河西失地,一雪“百年国仇”。

而商鞅和公孙衍这两个为老秦人感到羞耻的人,分别被崇拜为商君和大良造,其中商鞅更是名列侯之位,位列极人臣。


为什么秦孝公在历史上被诸侯[相轻]?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秦孝公在历史上被诸侯[相轻]?是什么原因?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

  • 秦昭襄王嬴稷的王后是谁?嬴稷的长子又是谁
  • 秦昭襄王算是大秦帝国甚至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也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要是没有秦昭王,那么秦国的横扫天下的大业...

  • 秦昭襄王嬴稷是怎样的皇帝?秦昭襄王生平简介
  •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