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晚年,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历史书中的唐玄宗李隆基,长相帅气,精湛六艺,在自己的壮年创造了“开元盛世”,使整个唐朝走向了鼎盛时期。然而,我们很少知道,晚年的李隆基,经历了臣子发动安史之乱、将领逼死爱妃、被亲生儿子逼迫让权等事件,晚景凄凉,孤独终老。
[img]198575[/img]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打击
开元治晚期,李隆基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锐意进取。相反,他年轻时已经失去了勇气,重用了李、杨等奸臣的国家治理。
李唐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加剧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官僚主义的腐败和傲慢逐渐使国家不堪重负,藩镇分离的局面使唐朝的统治危机四伏。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深受唐玄宗信任,发动政变。
他们手里拿着重兵,一路带领叛军攻占洛阳、潼关两个重镇,甚至直接攻占长安。
起初,唐玄宗并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毕竟,唐玄宗周围更重要的官员说安禄山很好。即使有一两个人提醒他要小心安禄山,他也总是不在乎。
[img]198576[/img]
直到安禄山带领的叛军即将到达长安,他才真正知道,他多年的信任终究是错误的。
但现在,叛军即将兵临城下,悲春悲秋显然不是此时应该做的,收拾好包袱细软,唐玄宗便匆匆逃到蜀地。
战争总是残酷的,即使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也忍不住发生这样的战争,尤其是内乱。
虽然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但唐朝却成了一艘残破的帆船,仿佛在海里航行。表面上看,它依然存在,但实际上,它已经充满了漏洞和脆弱。
爱离别,求不得
唐玄宗带领他的逃亡部队一路来到马尾坡。士兵们又累又饿。他们想到了他们在长安的奢侈生活,这与目前的尴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将领们开始认为是杨国忠、杨玉环两兄妹的迷茫,才导致了今天的困境。
[img]198577[/img]
士兵们都很生气,想杀死杨的兄弟姐妹来平息他们的愤怒。
一开始,士兵们没有告诉皇帝唐玄宗,而是选择告诉王子李恒。在王子的默许下,士兵们直接杀死了杨国忠、他的妻子和儿子。然而,仅仅这样就不足以缓解士兵之间的愤怒。
这时,唐玄宗在逃亡的路上反省了自己,深深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意识到安禄山狼子的野心。
但在这个时候,将军们不在乎皇帝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只知道,只有杀了杨国忠和其他人,他们才能稍微缓解愤怒。
因此,随行逃亡的士兵向皇帝说,他们要求皇帝杀死杨玉环来安慰士兵。杨玉环是唐玄宗最爱的女人。想到美好的时光,唐玄宗愿意杀了他。
[img]198578[/img]
然而,一直在唐玄宗身边服务的高力士清楚地告诉唐玄宗,现在士兵们很生气。如果他们不能安慰他们,恐怕士兵们会选择对唐玄宗不利。
因此,唐玄宗选择了前者,让别人死,或者让别人杀了自己。
杨贵妃女人生命的逝去也让人感叹。也许杨贵妃应该为唐朝的衰落负责,但私下里,她认为一个国家的衰落绝不是一两个人的责任。
在士兵眼中处理“罪魁祸首”,接下来是唐朝的反击。
在士兵和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老唐玄宗仍然害怕叛军的力量,不敢与叛军作斗争。此时,20多年的王子李恒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朔方将领的支持下,李亨率领正部士兵,最终击败叛军。
[img]198579[/img]
“父子情深”大戏不断
公元756年,在各方将领的支持下,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将远离蜀国的李隆基称为太上皇。
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蜀国的李隆基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帝,还在发布旨在授予李亨“兵马元帅”的官职,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授予”了太上皇帝的名字。
毕竟,李亨登基的事情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当李隆基听到这件事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时代终究过去了。
这时,远方的儿子给了自己一个“旨意”,希望能回去,但李隆基明白自己回不去了。当他的儿子成为皇帝时,他可以容忍自己,所以他修了一本书,告诉李恒:我就在这里。蜀国风景秀丽。你儿子,给我这块土地,让我在这里养老。
[img]198580[/img]
李恒想:这是哪一行?皇帝很远,如果有一天我父亲给了我另一个政变,我能继续做皇帝吗?所以他对李隆基说:爸爸!回来吧!
两次邀请,如果李隆基还没有回去,那就是“这里没有银三百二”。
李隆基来到咸阳,儿子李恒立即派人“迎接”。李恒派出3000名士兵缴获李隆基领导的600名士兵。李恒及时下马,让李隆基明白他根本打不过儿子李恒。
在咸阳,李亨早早就穿着臣服等着。李隆基一出现,李亨就开始了自己的演技,哭着抱着李隆基,甚至让李隆基成为皇帝,他仍然是王子。
好一出父子情深的大戏,感人至深。
最后,在李隆基的反复拒绝下,李恒穿上龙袍,坐在皇位上。回到皇宫后,李恒为李隆基安排了他以前的住所,离李恒现在的住所不远,父子之间的联系从未停止过。
[img]198581[/img]
晚景凄凉
回到皇宫的太上皇帝李隆基仍然认为他的地位很高。他经常在自己的宫殿里举行宴会,招待王子和大臣。与此同时,李隆基经常站在宫墙外,俯瞰远处。宫墙很低。当人们看到太上皇帝时,他们想到了李隆基的风格,并高呼“万岁”。
李亨听说后哪里还能忍受,在身边宦官李辅国的鼓励下,李亨开始软禁李隆基。
起初,李恒只是默许李辅国撤走了李隆基周围的警卫。然后李辅国以李恒宴请为由骗李隆基到太极宫。太极宫位于深宫,与外界接触不容易。李辅国宣布太极宫防御严密,是太上皇帝的好住处。可以说这叫护理,其实是软禁。
移居太极宫只是一个问题。李辅国还把李隆基身边所有亲近的人都带走了。在深宫里,李隆基年轻时从未有过神采,没有爱妃陪伴,没有朋友说话,没有子孙承欢膝下,只有孤独,面对漫漫长夜。
在李辅国完成这一系列事情后,李亨并没有责怪,更感激和信任李辅国。
[img]198582[/img]
李隆基搬到太极宫后,李亨只去看李隆基一次,短暂停留就离开了。
公元762年,郁郁寡欢的李隆基独自在太极宫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不久之后,李亨也相继去世。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李隆基年轻时是天纵之资。后来,他把唐朝推向了最繁荣的时代。李隆基无疑是一个勇敢的人。
但鲜为人知的是,晚年,他失去了爱,被儿子架空的权利,更是被儿子冷漠对待,可谓相当凄凉。
在普通人看来,我们经常想要的“家庭幸福”可能是一个很有可能经历的人生阶段,但对古代统治者来说,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img]198583[/img]
也许李隆基也想过,他可以绕着膝盖享受他的孩子,享受他的晚年。也许李恒也希望深深地爱着小牛,在早上和晚上定居下来,但当他们出生在皇室时,他们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周围人的怀疑会使这些美丽逐渐远离他们。
晚年唐玄宗有多惨 被儿子架空后,被冷漠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