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初期的宰相房玄龄,被誉为一代贤相。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都首先推动了房玄龄,
总说:“唐朝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众所周知,官场一直是阴谋,笑容中藏着刀,而房玄龄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能够轻松自在,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197981[/img]
做官的方式有两个特点:方玄龄:
一是善于用人。他有独特的眼光,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第二,永远不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方玄龄博览史书,知道陪君如虎的道理。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他始终牢记“谦虚”二字。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恪守臣节,深受唐太宗的喜爱。
公元579年,房玄龄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据史书记载,房玄龄的祖籍位于齐州临淄。历史学家对他的祖籍所在地有争议。一个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镇房庄村,另一个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部。他的父亲叫房彦谦。他从小就熟悉四书五经。他是山东省著名的学者。
在父亲的影响下,方玄龄一直在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是精通儒家经典。看到儿子这么聪明,方彦谦非常高兴,更坚定地希望儿子进入仕途。经验丰富的方玄龄不负众望,18岁时已经是高中进士,真是太神奇了。
隋朝末年,战争四起。李渊率兵入关后,群雄竞争达到白热化状态。经过深思熟虑,方玄龄决定投靠李世民取得巨大成就。李世民当时只有19岁,但他很了解人,一眼就看出了方玄龄的才华。因此,无论李世民去哪里,他都会带着方玄龄去做决定,并首先征求方玄龄的意见。
就像千里马遇见伯乐一样,房玄龄遇见明主后,全心全意为李世民谋军事。每次唐军攻下一座城市,李世民的将军们都拼命地收集珍宝。然而,从长远来看,房玄龄却嗤之以鼻。他抛弃了金、银、玉,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吸引人才。
[img]197982[/img]
在这些人才中,著名的秦叔宝、杜如晦等人都是经过他的推荐才被李世民重用的。
可以说,在他的努力下,唐军人才济济,逐渐有了赢得中原冠军的实力。方玄龄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工作了十多年。他一直很勤奋和认真。每次他需要写军事书籍和奏章,他都不加任何东西,一次完成。此外,它简洁、全面、合理,深受李世民的欣赏。
李世民登基后,仍然对他赞不绝口:“方玄龄大体知识渊博,顾大局,可以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他。每次我在千里之外给他下命令,他都能按照我的意愿完成,这让我觉得自己在面对面地和他说话。”唐朝平定中原,执天下牛耳后,方玄龄并没有懈怠。
他平静地分析了朝中的局势,很快就看到了李世民兄弟之间的隔阂。虽然他是一名文官,但他果断而毫不拖延。武德九年(626年),他说服李世民先发制人,并为李世民规划了玄武门的变化。最后,李世民走出鲜血,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在奖励功绩时,李世民力排众议,亲自授予他一等功,让他与尉迟恭等人并列。李世民的表弟李神通看到方玄龄得到了如此多的奖励,非常不满。李神通依靠自己是皇帝的长辈,不断抱怨:“皇帝刚举起义旗时,大臣们第一次赶去支持他。大臣跟随皇帝多年,但不如方玄龄。大臣怎么能被这样的奖励说服呢?”
听了这话,李世民一点也没有给叔叔面子,在朝廷众多大臣面前,他斥责道:
[img]197983[/img]
“那一年我刚起兵,势力还没有成功,来投靠哪一个没有异心?虽然叔叔带兵来了,但他只是害怕死在别人手里。说白了,叔叔只是想找个靠山。而且,我尊重你为叔叔,从不让你亲自战斗。与窦建德交手时,叔叔全军覆没;打刘黑凯时,叔叔看到敌人多势重,竟然临阵逃亡。现在,说到功行赏,我看在亲戚的份上,对叔叔的封赏一点也不吝啬。叔叔要靠老卖老,胡搅蛮缠,我真的不能因为私废公!”
唐太宗的言论有理有据,直言不讳的李神通感到羞愧。李神通无言辩驳,不得不退缩。
长孙皇后去世前,曾对太宗说:“方玄龄跟随陛下的时间最长,从未犯过任何错误。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请不要抛弃他。”方玄龄当宰相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英雄。一旦听说别人做了什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高兴地去祝贺。
他很聪明,很强壮,但他从不责怪下属。他的下属犯了错误,他总是表达理解,从不肆意殴打和责骂。最后,在他的协调下,各种顶尖人才在唐朝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最终创造了一代繁荣的时代。
贞观22年(648年),7月24日,方玄龄与世长去世,终年70岁。李世民废朝三日,追太尉,让他陪葬昭陵。并与初唐其他23位开国英雄一起画像,供奉在“凌烟亭”,享受太宗寺庙。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北部。
大唐初期的宰相是房玄龄。为什么他被称为一代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