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芮(?~公元前202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部落领袖,据说是吴王夫差的后裔。吴国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摧毁,越王勾践杀死了夫差,追杀了夫差的家人。吴国王子和孙子中的一个逃到了今天的江西鄱阳、余干和婺源。公元前248年,吴芮的父亲吴申被贬后迁至余干县善乡龙山南麓(今社庚乡),吴芮也出生在这里。
吴瑞年轻时非常聪明,经常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当时,社会动荡和灾难仍然很频繁。吴瑞带领人民和南方士兵的后代开始练习阵法。秦始皇统一世界后,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阻止百越反秦,建立了番阳县,并将吴瑞封为县长,让他管理百越地区。这也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设立的县。
[img]197773[/img]
秦末,秦始皇的暴政统治加上秦二世的荒唐,使人民无法生存,最终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八月,第一个起兵响应的秦吏是吴芮,深得民心的他被人民尊称为番君。后来支持项羽,有一段时间威镇江南,全国各地的人都投奔了,秦朝的一些官员也率领下属。淮南义军首领英布,看中英布英勇作战,吴芮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命令他出兵攻秦。吴芮先是跟着项羽,刘邦反秦,项羽分封诸侯,封他为衡山王,建都于诸。女婿英布被封为九江王。
后来,我在洞庭湖吴瑞遇到了张亮的朋友,改变了刘邦。项羽失败后,吴瑞以吴王的身份拥有刘邦作为皇帝。公元前202年初,汉高祖立吴瑞为长沙王。
[img]197774[/img]
汉朝时期,由于一些政治原因,刘邦开国时采用了封建制和县制并存的国体,在分封宗室的同时分封了八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臧茶、张耳、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睿、卢婉。
然而,刘邦担心这些陪伴自己与世界作斗争的“兄弟”会聚集自己的声誉和力量,最终倾覆了汉朝,决定先开始。他杀死了藏茶、楚王韩信、赵王张敖、杨夏侯陈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等人,只留下了长沙王吴瑞。
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还是刘邦动了慈悲之心?
首先,吴芮日益被削弱的兵权让刘邦放心。
吴芮手下的兵力对当时的刘邦没有任何威胁,虽然他封了王号,但这对吴芮来说,也只是一个虚职。
二是吴芮低调行事。
吴睿早就对局势有了独到的见解,在张亮退休之前,他绕道到吴睿家住了几天。因此,他在法庭上非常低调,愿意把自己的封地给刘邦的后代。
@ 身处不毛之地,更让刘邦放心。
[img]197775[/img]
吴瑞被授予长沙王称号,他的辖区是湖南南部、江西和广东两个丘陵地区。当时并不富裕,可以说是刘邦管理百越的看门狗。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自然不容易移动他。毕竟,没有正当的理由。保留吴瑞有利于新建立的政权;如果你杀了吴瑞,就会引发骚乱。刘邦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吴瑞去世,并死于“文王”。葬在长沙西部。有许多衣冠冢。
唯一一个逃过刘邦屠刀的异姓王吴瑞,以什么成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