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袁枚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
说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提出“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平行词藻清美,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杰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宠儿,后半生是创业界的网红大佬。一方面是读圣书的廉洁县令,另一方面是“好色”的“名教罪人”。
当官不开心,干脆辞职吧?
袁枚不是天生就有商业天赋。事实上,袁枚出生在一个简单的学者家庭。他的祖先大多是当地州政府的低级官员。没有实权,他赚不到很多钱。这个家庭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
然而,这个家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袁枚从小就能熟悉四本书,背诵五经。她20出头就成了一名进士,她的生活就像开放一样。虽然科举考试的道路非常顺利,但袁枚毕竟是一名满族政府官员。他很快就被翰林院踢了出去,最后只在丽水等地成为了一名七品芝麻县官员。
[img]197576[/img]
然而,从小熟悉圣贤书籍的袁枚决心,虽然他不能成为国家的支柱,但他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县长!因此,26岁的袁枚开始在当地推行法律制度、救灾和抚民心。据说,当他离开时,当地人民“一路走来,一万个孩子绣衣服”,“五步一杯酒,十步一折柳”,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按照这种势头,袁枚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历史悠久的清官。但袁枚不这么认为。虽然此时他拿着一个铁饭碗,但他在官场不可避免地受到繁文缛节的束缚。他显然处于壮年,有才华。为什么要在这里为自己找到愤怒?
就这样,袁枚轻松结束了当官生涯,开始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
[img]197577[/img]
招商引资赚流量,袁枚一个不落
辞职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现在,袁枚想到了一条创业的好出路。
事实上,袁枚并不是第一个想出创业的方法的人。早在他之前,李宇就盘下了芥子园的好地盘,在这里写书、写诗、建舞台唱歌,吸引了无数人来玩,赚钱赚软钱。袁枚模仿李宇的创业模式,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名为“花园”的废弃花园。
这个废弃的花园听起来不太好,但实际上并不小。据说这是曹雪芹作品中大观园的原型。它不仅很有名,而且有足够的文化氛围。如果它被发展成一个景点,它将不可避免地赚很多钱。然而,创业大师袁枚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在他开发了这个花园后,它实际上是免费向世界开放的。
按照现在的说法,袁枚的行为就是赚流量。通过免费开放,花园的知名度越来越远,游客络绎不绝。如果你赚了足够的流量,你会赚很多钱吗?
随园大火后,机智的袁枚在这里“吸引投资”。他向社会发出通知,吸引人们在这里种植花卉和蔬菜,并在现场销售。袁枚只需根据摊位的类型和面积挨家挨户收取管理费。
这还不够。袁枚趁着花园大火,创作了《花园全集》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在赚钱的同时,他巧妙地传递了自己的“性说”,可谓一举两得。
只能说,即使在现代社会,袁枚的商业头脑也不得不令人钦佩。
[img]197578[/img]
别人不喜欢是什么?自由生活是最重要的
事业和金钱都有丰收。现在还剩下什么?当然是爱情。袁枚虽然读了很多诗书,听了很多圣人的话,但并没有影响他的好色。而袁枚对自己的好色一点也不掩饰。在他不迷茫的年代,已经有十几个妻妾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够,还在四处游玩寻找美女。刘勇曾经骂袁枚,性格低落,风化难受。
袁枚不在乎这些评论,仍然走自己的路。当时,袁枚对文人界最震惊的事情之一就是公开招募女弟子。
据史书记载,袁枚前后大约有50或60名女弟子。他还带着这些女弟子在西湖举办了至少两次闺房诗歌集会,编辑了一本《花园里的女弟子诗歌选择》,甚至公开宣布他最骄傲的三个女弟子是“闺房里的三个知己”。
在一个女人无才是美德的时代,这种做法无疑是离经叛道的。然而,袁枚生来就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即使历史学家张学成责骂袁枚,像袁枚这样的人也应该被凌迟处死,他也无所畏惧。毕竟,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品味。
袁枚辞职后的命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