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秦始皇是爱还是恨扶苏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秦朝是秦始皇创立的一个强大的帝国,在二世皇帝胡亥继位的第三年就灭亡了。
胡亥是一个亡国昏君,这是历史爱好者的共识。如果二世皇帝是由公子扶苏担任的,秦朝就不会如此迅速地灭亡。
扶苏是什么样的人,秦始皇喜不喜欢他,秦始皇想传给谁,把扶苏送到边疆有什么好意?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秦始皇三十六年来,秦始皇焚书坑儒,遭到长子扶苏的反对。
“陛下欺骗儒家思想。恐怕全世界的人都会担心。”这是一句普通的话,语气也不激进,但秦始皇听到这个建议后,不禁勃然大怒:儒家思想反对我。现在连我儿子都反对我了吗?作为一个毛茸茸的男孩,你现在要质疑我的旨意,教我治国吗?
就这样,扶苏被父亲送到上郡,监管带领30万军队的蒙田。
[img]196099[/img]
从同情儒生的话中不难看出,扶苏偏向儒家,他自己也可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历史书上关于扶苏的记载并不多,但通过对唯一历史资料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他成为皇帝,他一定是仁义之君,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人们喜欢善良的君主。走仁义之道的王子扶苏对人民寄予厚望。你也可以说,正是扶苏失去了王子的位置,被哥哥胡亥杀死,那些绝望的人终于开始反抗,想和秦朝鱼死网破。
秦朝的两个掘墓人陈胜、吴广,不就以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事吗?
收到胡亥的假遗诏后,扶苏绝望地喝毒酒而死。这件事传遍全国。那些淳朴的人也幻想着扶苏逃脱,他没有死。
他们有多爱扶苏,才会有这样的幻想!
他们有多支持扶苏,才会蜂拥而至跑到起义军手下,为一个编造出来的名字,出生入死啊!
陈胜和吴光是谁?既没有名字也没有血统。为什么他的军队到达陈城时已经发展到10多万人?那些人不就是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去的吗?读者应该明白这一点。
秦始皇的统治使人民痛苦不堪。他们幻想,如果扶苏将来能继位,生活会更好。谁料到新的二世皇帝是胡亥,一个比秦始皇更难以忍受的君主?秦二世把自己变成了一捆干柴。陈胜的起义是一颗火焰,人民是助长火势的强风,秦朝的统治消失了。
[img]196100[/img]
毫无疑问,秦始皇最喜欢的继承人是公子扶苏,这是无可争议的。
何以知之?
在东巡中,秦始皇知道自己重病的生命岌岌可危,于是写了遗诏,让扶苏回咸阳参加葬礼。
只要让扶苏参加葬礼,秦始皇的亲信们就已经探索到了未来。
赵高和胡亥自然认为秦始皇让扶苏回咸阳,说明他原谅了扶苏。扶苏一回咸阳,大臣们就会支持他当二世皇帝。于是他们合谋,只要得到总理李斯的支持,就能扭转局面,让胡亥成为二世皇帝。
赵高说服李斯:“如果扶苏回到咸阳,他将成为皇帝。请问总理与扶苏的关系是否可以与蒙田相比;你的才能比蒙田好吗?如果扶苏成为皇帝,他会让蒙田取代你的总理,然后你就会失去你现在拥有的一切!”
李斯很明智。不幸的是,他的弱点是,他的地位越高,他就越软弱,他就越有远见。他终于成为了总理。他不想轻易失去它,所以他去了赵高的小偷船。
由此可见,大臣们心照不宣地将扶苏视为秦始皇的继承人。
[img]196101[/img]
孟毅是秦始皇的心腹,也是孟天的弟弟。胡亥成为皇帝后,以“劝他在秦始皇面前立扶苏当王子”的名义,说他掩盖了自己的才华,设定了欺骗君主的罪行。
《史记·蒙田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也是几年之积,臣乃何言之敢劝,何忧之敢谋!
绝望的孟毅为自己辩护:“先帝一直在培养扶苏。这是他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的事情。继承人已经决定了。大臣在哪里敢对立王子发表评论?”
孟毅是秦始皇的心腹近臣,用他的话来判断秦始皇的意思没有错。
经过这样的分析,秦始皇、大臣和人民心中都把扶苏当作二世皇帝。反对烧书惹怒了秦始皇,扶苏被派到上县监督蒙田的军队。秦始皇表面上疏远了扶苏,把他赶出了咸阳。事实上,恰恰相反!
蒙田的军队是什么?这是秦朝最强大的军队!秦始皇要求扶苏监督蒙田,以便他有机会与长期不在咸阳的蒙田培养亲密关系。蒙田是一位忠诚的大臣。当然,如果你知道秦始皇的意思,你将在未来的一切情况下坚定地支持扶苏。有了蒙田的直系,扶苏在未来秦朝的治理中可以拥有最铁杆的筹码。谁敢阻止他?
[img]196102[/img]
被胡亥送死后,扶苏想自杀,蒙田是这样劝他的:
《资治通鉴秦纪二》:使臣将30万人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
皇帝派臣带领30万军队守卫边境。他派了一个公子来监督我。他把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你!你怎么能死于真假不明的诏书?
然而,扶苏误解了他的父亲。他认为,当他的父亲把他“赶”到县城时,他的父子关系已经被切断。现在他的父亲让自己死去,以消除对他爱的儿子胡海的威胁。在孝子扶苏的心痛下,他已经失去了理智,所以他喝了一杯毒酒。
谁摧毁了秦朝?是哪个陈胜在秦朝灭亡前掀起了反秦起义并灭亡了?恐怕不是!灭秦的是赵高的假诏书和轻信诏书容易自杀的扶苏!否则,凭借秦朝的力量,一个山野村民能掀起什么惊涛骇浪?
秦始皇是爱还是恨扶苏?谁是他最喜欢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