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卜商:孔子最长寿的学生,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春秋末期,圣人孔子无疑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徒弟。其中,“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显然是孔子徒弟中的佼佼者。孔门十哲是指孔子门下十名学生(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受儒家祭祀。《论语·先进》载,“子说:‘从我到陈蔡,都不如门。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治事务: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在孔门十哲中,子夏成就较高。接下来,让我们带来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卜商(公元前507-公元前400年)(bu)南阳县温邑(今河南省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列为“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春秋末期,子夏个性勇武,善于与贤者相处。在孔子学习,被称为“文学”。曾任莒父县令,提出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战国初期,子夏去魏国教书育人,连国君、宰相都拜他为师。而且,子夏终于活了100多岁,这可以说是孔子徒弟中最长寿的一个。

@ 子夏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即春秋后期。子夏直到公元前400年才去世,也就是战国初期。子夏的年龄在春秋战国乃至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当然,对于子夏来说,最大的成就不是活了100多岁,而是教了几个影响战国历史的徒弟。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为名,被孔子许为“文学”科的高才生。子夏才华横溢,《论语》中保留了许多著名的格言,如:

“博学而坚决,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百工居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过”;

“虽然小道上一定有可观的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

[img]195949[/img]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在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课,还当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老师。我们应该熟悉君主魏文侯。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魏桓子的孙子。晋国魏氏领袖在公元前445年继承。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是魏国百年霸权的先驱。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一起被名义上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后世史家都称赞魏文侯之贤。

战国初期,魏文侯明白,只有聚焦人才,才能帮助魏国走向强大。因此,他选择拜孔子高徒子夏为师,并让子夏来到魏国创办西河学派。由于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师,亲自坐在西河,中国文化的重点转移到魏国和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校,即可以与齐国的吉下宫相比。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君当教师是儒家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子夏是第一个享有这一荣誉的大儒,甚至孔子也从未享有过这样的荣誉。魏文侯的真诚感动了子夏,决定亲自去西河坐镇。

[img]195950[/img]

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重大。它不仅对秦、楚、赵等诸侯国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使魏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宗主国。因此,在笔者看来,魏国能在战国初期迅速崛起,子夏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子夏来说,除魏文侯这位国君外,他的徒弟还包括李悝、吴起、段木干、田子、公羊高、谷梁赤、禽滑厘。其中,就李悝和吴起这两位宰相而言,应该是子夏徒弟中最著名的两位。

一方面,就李悝而言。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初期,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在一些古籍中,李克也被写成“里克”,或者被误认为是“李兑”、“季充”。为魏文侯到武侯时,李悝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中山相和上地守卫。上地在河西,因此李悝经常与秦国作战。至于李悝在魏国实施的李悝的变法,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至于吴起和商鞅的变法,都受到了李悝的变法的影响。对李悝而言,主张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李悝提出了“吃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

李悝变法后,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被严重削弱。后来封君在封国食城没有治民之权,只有衣食租税;官制改善了,魏国的官吏治理也更好了。在经济上,李悝主张实施“尽力”、《平买法》(《汉书·食品志》有详细记载)。简单来说,尽力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耕增产。平买法是取有余以补不足,防止谷物贵而扰民,甚至便宜而伤害农民。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这种方法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富强,这是魏国建立精锐士卒的物质基础。

@ 另一方面,就吴起而言,虽然他是子夏的徒弟,但吴起不仅学会了子夏的治国理念,而且具有不亚于战国四大名将的军事指挥能力。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带领军队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秦国只能退守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进行防御。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万攻打魏国阴晋。吴起亲自带领5万人没有立过军功,再加上500辆战车和3000名骑兵击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

当然,与李悝不同的是,吴起后来离开魏国来到楚国。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晋升令尹(相当于宰相)。吴起担任令尹后,在楚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法,这就是吴起的变法。就吴起的变法而言,时间晚于李悝的变法,但早于商鞅的变法。至于内容,很多都是从李悝的变法中学习的,这也是他们都拜子夏当老师的。综上所述,作为孔子徒弟中的佼佼者,子夏还教会了魏文侯、吴起、李悝等优秀徒弟。子夏虽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已经有了法家倾向,从吴起、李悝发起的变法可以看出整只豹子。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卜商:孔子最长寿的学生,他的一生有多传奇?卜商:孔子最长寿的学生,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

  •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44岁。以文学著称,以孔子论《诗》为特色,孔子称赞:“商人可以说“诗”已经走了。”在孔门弟子中,...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生死对决
  • 鲁昭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君。虽然他在位32年,但亲政机会很少。他在任时,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为了求亲...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