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劝说后刘禅归曹魏的乔周,应该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乔周(201-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乔周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懂天文,是蜀地大儒之一。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任命他劝学。诸葛亮去世后,乔周去参加葬礼。虽然朝廷随后下令禁止葬礼,但乔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到达。后主刘禅立王子时,任命他做王子仆,调令家令,然后迁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img]195759[/img]
乔周在蜀汉任官时期,一直以反对北伐而闻名。看到姜维多次北伐,浪费蜀汉国力,因此不满,陈北伐失去了《仇国论》的力量。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时,乔周因劝刘禅投降而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乔周入洛阳为官,乔周无奈之下带病前往洛阳,不久病逝。对乔周来说,虽然他的行为有一定的争议,但乔周作为蜀国著名的人才,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就陈寿和罗宪而言,可以说是乔周学生中最著名的两个,一个写了《三国志》,另一个写了《三国志》。
陈寿
陈寿(233-297年),字承佐。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巴西郡人。陈寿从小努力学习,拜同郡人乔周为师,学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陈寿聪明机敏,所写文章以华丽著称。蜀汉后期,陈寿曾担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观阁令史等职务。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蒋婉、费毅、董允等重要官员已经去世,也就是说,没有人限制黄浩的权力,这导致蜀汉的许多文臣和将军都试图迎接黄浩。
作为乔周的学生,陈寿和罗宪都没有选择依附于黄皓,因此多次被黄皓贬。蜀汉灭亡六年(263年)。此后,陈寿被推荐为孝廉,授官佐作郎,再次担任阳平县令。陈寿写了《诸葛亮集》,并向朝廷报告。后授职作郎。张华准备推荐陈寿为中书郎。中书监荀旭讨厌陈寿,因为他讨厌张华,所以他示意官员部门将陈寿改为长广太守。陈寿以养老母为由不就职。因此,很明显,蜀汉灭亡后,陈寿的仕途仍然很糟糕。
咸宁四年(278年),镇南将军杜预在守卫荆州之前,向朝廷推荐陈寿,并建议授予他黄门侍郎或散骑常侍。因此,陈寿被授予为治书侍御史。西晋大军在太康元年(280年)消灭东吴,这意味着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已经完全结束。在此基础上,陈寿写了65篇《三国志》。当时人们称赞陈寿擅长叙事史事,有良史天赋。夏侯湛当时也在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销毁了自己的《魏书》。张华欣赏陈寿,对他说:“我们应该委托你写《晋书》。陈寿就是这样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北魏的《魏书》混淆,咸平六年(1003年),北宋将三书合成一本书,最终成为一本书。
元康七年(297年),陈寿病逝,享年65岁。对于学生陈寿,乔周生前曾评论道:“清必以才学成名。当他受到伤害时,他不是不幸,而是应该谨慎。”在我看来,虽然他的仕途不顺利,多次被贬,但他写了《三国志》的历史名称,陈寿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img]195760[/img]
罗宪
另一方面,罗宪是三国名将,相对于陈寿,他更喜欢文臣。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罗宪(218-270年)。罗宪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很早就出名了。师从乔周,乔周的门人称他为子贡。罗宪诚实严谨;待士不倦怠,轻财好施舍。公元238年(延熙元年),罗宪入仕为蜀国王子舍人,宣信校尉。两次到吴国出使,吴人称赞他。然而,和陈寿一样,罗宪也没有依附于黄皓,被贬低了。公元258年(景耀元年),黄皓恨罗宪,将其贬为巴东太守。
当时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当阎宇副将军。魏国进攻蜀国时,阎宇西还,罗宪守卫永安城,公元263年(景耀六年)。不久之后,刘禅放弃了抵抗,这意味着蜀汉的正式灭亡。在这种情况下,罗宪镇守的永安城骚动,长江边的长史都弃城逃走了,罗宪斩首了一个作乱者,让人民稳定下来。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吴国听说蜀汉失败,派盛曼将军往西走,表面上假称救援,内心是攻击罗宪。
@ 罗宪不仅对东吴趁火抢劫的行为非常愤怒,而且坚决反击。公元264年(咸熙元年),吴国又让步协领兵西征,罗宪打败了他。孙休怒不可遏,派陆抗协助步协。罗宪坚持了六个多月。当时下属劝罗宪放弃城市,罗宪还是不为所动。不久之后,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荆州重镇东吴西陵,陆抗在腹地受到威胁后退役。永安之围自此解除,罗宪被封为陵江将军,使持节,领导武陵太守。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司马炎篡魏后成立西晋,罗宪改封为西鄂县侯,罗宪之子罗袭也被任命。同年,罗宪入朝,司马炎下诏说:“罗宪忠诚果敢,有才略有器干,可以给予鼓吹。又给他山玄玉佩剑。
公元268年3月(泰始四年),罗宪跟随晋武帝司马炎在华林园宴会。司马炎问蜀国大臣的孩子,问他们的祖先适合适当的人。罗宪推荐蜀人常忌、杜云等。他们都是蜀国的好天才,司马炎召见并任命他们。公元270年(泰始六年),罗宪卒上任,被追封为安南将军,死后侯。在我看来,著名将军罗宪在蜀汉后期没有得到重用,这无疑是蜀国的一大损失。当然,蜀汉灭亡后,罗宪受到司马炎的重视,也就是说,他没有被埋葬。总的来说,就蜀汉才子乔周而言,虽然他劝说后主刘禅归降的行为备受争议,但他培养的两个学生却是难得的人才。
蜀汉大臣乔周有多厉害?看看他两个学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