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误国的魏惠王做了什么愚蠢的事情,为什么魏国到了他手里后一塌糊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国的起源,战国七雄之一,可以追溯到周朝,其祖先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国灭亡后,祖先毕万投奔晋国,后来荣登晋国卿族之一,晋国医生卜郭预言:“毕万后一定会大一些。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开始赏,天开之。周伟烈王23年(前403年),“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如预期的那样,魏国一跃而上,不仅瓜分了晋国,还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然而,富人只有三代人。魏国到达魏惠王手中后,连连被西方秦国压制。被称为昏君的魏惠王做了什么困惑的事情,魏国是如何崩溃的?
[img]195721[/img]
一、与王比宝,错失贤才
魏国把齐国作为魏惠王时期的主要对手。周显王36年(前333年),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打猎,魏惠王有炫耀之心,问齐威王有没有宝物。看到齐威王没有回答,魏惠王都骄傲地说:“寡人国也很小,车前后还有十二个乘客,但是万乘之国却没有宝。齐威王也是一位雄主,一听就不高兴,把他手下的贤臣名将比作宝物,“将照千里,难道不是十二乘哉!"说得魏惠王那是一种耻辱。
魏惠王不爱惜人才,后来也得到了报应。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名叫淳于坤的齐国贤才,共见了三次。前两次淳于坤一言不发,这让魏惠王不高兴,以为淳于坤看不起自己。然而,淳于坤却说:“我以前见过王,王志在驰逐;后来再见到王,王志在声音中,是沉默的。“魏惠王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释放著名大臣孙斌和商鞅。前者赢得了桂陵和马陵之战,杀死了数十万将军庞娟和魏武卒。后者的变化为魏国和其他诸侯树立了更强大、更可怕的敌人。如果这两个人不失去,魏国也不是没有机会继续称霸中原。
二、先君树敌,霸业会失去
魏文侯是魏惠王的爷爷。当魏文侯在位时,他任命了一大批著名名人:李杰、吴起、西门豹等。他在内部努力工作,与赵韩合作,压制西秦,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然而,魏文侯继位后,魏武侯的政治头脑并不像他父亲那样聪明。他不仅改变了魏文侯以前的任人唯贤,还利用了家庭背景大但没有天赋的人,使魏国恢复了任人唯亲的局面。在此期间,将军吴起也被迫离开,这也间接导致了西方秦国和楚国做大做强的机会,楚国曾多次输给晋国。
[img]195722[/img]
而且当三晋同盟称霸于世时,赵国开始辞职。原来前三家分晋时赵国的好处太多了,魏文侯决定与韩国合作,一致拒绝赵国干预的国策。关于三晋的战争基本上是魏韩得利,或者是有联手的战役,但只有魏韩得到了实惠,赵国一无所获。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不甘心的赵国有了敢于与魏国挑战的资本。魏文侯不想打赵国有崛起的那一天,魏武侯也没有把赵国放在眼里,梁子就这样结下来了,甚至双方后来大打出手,赵国惨胜,双方彻底撕破盟约,赵国成了让魏国如芒在背的那根针。东方的齐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君主,田氏代齐,在魏武侯的背后,最初想控制齐国,但出乎意料的是,一个新兴的齐国使魏国多次失败,成为魏国霸权的终结者。
三、诸侯挑战,霸业难求
魏武侯不仅清理了父亲留下的基础,还在魏国四面树敌。魏武侯本人没有意识到情况的危机,而是给魏惠王留下了烂摊子。没有指定的继承人,魏惠王与弟弟争位。之前对魏国不满的赵韩联合发兵,在浑浊中击败魏军。虽然赵韩在处理魏国方面意见不一致,但由此可见,三晋联合、魏领导的局势已经破裂,魏国开始面临各国的挑战。周显王三年(前366),在魏流亡29年的秦献公,以改革后的秦国和建立伟大事业的理想攻击进入周天子的韩魏,掀起了秦新一轮的东出大幕。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年),秦国再次挑战魏国,“战在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秦献公二十三年(前362年),“与魏晋战少梁,俘虏公孙痤”。同时,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齐国国君不仅打败了魏国,还收拢了周边国家,以一种与魏国分庭抗礼的姿态。
[img]195723[/img]
即使在东西方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魏惠王先是把都城搬到了大梁,被称为“梁惠王”,后来又和赵韩重新缓和,造福了国内人民。但很明显,情况并不好,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力,却被孟子嘲讽为“五十步笑百步”;魏相惠施进行了改革,但魏惠王显然没有像秦孝公那样认真落实,“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死不可及”。在逢泽之会上,魏惠王带着十二个诸侯王朝,包括秦朝和赵朝,似乎恢复了魏国以前的霸主地位,但这只是商鞅灾水引东、加速魏国衰落的策略。这次会议确实引起了齐国等大国的不满,为魏国未来几次败于秦、齐之手埋下了隐患。
魏惠王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利民政策和逢泽之会,重新确定了霸主地位,但这些都是魏惠王自以为是的梦想。“东败于齐,长子死亡;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后,魏惠王的梦想破灭,魏国跌落一流强国。在秦国与山东六国之间的纵横交锋中,魏惠王的态度再次受到打击。此后,魏国势力日弱,成为秦朝六国中第三个灭亡的国家。
魏惠王上位后做了什么,魏国为什么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