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平原君赵胜在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赵王真的骂死了吗?

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平原君赵胜。

在热播电视剧《大秦赋》中,平原君赵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秦国占领西周君35座城邑,将周天子包围在洛邑,西君与赵楚提出和谈。和谈过程中,赵国平原君语气轻蔑,看不起原本是质子的嬴异人。没想到嬴异人语气强硬,说退役只有一个要求:西君36座城市的土地和人口全部归秦。虽然平原君有嬴异人妻子的筹码,但由于怕嬴异人疯狂报复,平原君既不敢杀妻儿,也没有其他筹码进行谈判。无奈之下,他只能满足嬴异人的要求,顺从地让西君的36座城市。

[img]195710[/img]

更重要的是,按照《大秦赋》的说法,后来燕国侵赵,赵国怕秦国出兵,两线作战,就命令平原君前去谈判。后来赵国打败燕国,出使秦国的平原君却一无所知,还与秦国签订了合同,割六城以求和平。平原君回国后,赵孝成王怒不可遏,质疑他接受了秦国的利益,并罢免了他的宰相,平原君当场气绝身亡。因此,很明显,平原君赵胜可以说是被骗签了割城协议,于是被赵王骂死。所以,问题来了,这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一致吗?

@ 作为一部电视剧,《大秦赋》显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大秦赋》中的平原君赵胜自然不同于正史中的赵胜,也就是说,这种差距可以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相媲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宗族公子。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以贤惠著称。封于东武城,封为“平原君”。战国时期,宗族的子弟和大臣经常被封为君主,如信陵君、阳泉君、武安君、春申君、孟尝君等。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41年,赵惠文王33年),秦昭襄王任命范菊为丞相,曾得罪范菊的魏琦从魏国跑到赵国,藏在平原君赵胜的家里。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42年,赵孝成王元年),秦昭襄王听说魏齐在赵胜家,给平原君赵胜施加了压力。当然,面对秦国的压力,赵胜被迫来秦国。然而,他仍然没有背叛魏齐。可见平原君还是比较讲信义的。

[img]195711[/img]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赵孝成王4年),秦国攻打韩国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县),占领这片土地。此外,这导致秦国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市)与首都的联系。上党郡的君主冯婷不愿意投降秦国,决定把上党郡献给赵国。

是否接受韩国的上党郡,已成为摆在赵国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平阳县赵豹认为不能接受上党郡,此举将得罪秦国。然而,平原君赵胜建议赵孝成王接受上党郡。他认为赵国之前几年都在战斗,很难占领多少城市。现在上党郡的17座城市可以不劳而获,如果错过了就会后悔莫及。因此,赵孝成王令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郡的土地。当然,大家都很熟悉后面的情况。

赵接受了上党县,激怒了秦国,引发了两国之间的长平战争。长平战争爆发后,赵派廉颇进入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部),抵抗秦军。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7月,赵孝成王中秦国的反对计划主要是赵括取代廉颇。秦国将军白齐在长平击败赵军,赵括也被随机箭射杀。赵的45万精锐部队被杀,赵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方面,在我看来,虽然接受上党县直接导致了长平战争。然而,长平战争的失败显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平原国王赵胜。在某种程度上,即使赵国不接受上党县,秦国也会找到其他理由与赵国作战。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俗话说,一座山不能有两只老虎,秦赵之间的决战是不可避免的。

[img]195712[/img]

更重要的是,上党郡俯瞰赵的腹地,如果直接交给秦,也会威胁到赵的平原地区,这也是赵胜主张接受上党郡的重要原因。长平战争结束后,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对秦昭襄王来说,想一举消灭赵国。平原君赵胜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邯郸被包围、楚魏救兵未到的关键时刻,平原君听从了邯郸传舍官员李谈的建议,“让妻子以下在士卒之间分工。家之所有,尽散以士”。而这也是赵国能够坚守魏楚援军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平原君带着毛遂来到楚国,成功地说服了楚国出兵,而楚国出兵救援赵国,自然让魏国没有后顾之忧。正是在平原君的努力下,魏、楚、赵三国大军齐聚邯郸,重创秦军。根据《史记》等史料记载,秦国在邯郸之战中损失了数十万军队,这直接推迟了秦国统一世界的进程。就邯郸之战而言,已成为《大秦赋》开篇的历史背景。正是这场战斗的失败,导致秦昭襄王错过了统治世界的机会,导致了秦始皇嬴政统治六国的历史事件。因此,平原君赵胜无疑影响了战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img]195713[/img]

@ 关于平原君赵胜的结局,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传》中记载: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与赵俱亡。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去世。赵胜的后代继承了他的封爵,他的后代在赵国灭亡的同时被切断。赵胜去世的具体原因没有提及,@ 一般来说,赵胜应该病逝。@ 赵胜在《大秦赋》中被赵孝成王骂,最后气死的情节,显然没有正史证据。当然,有一点其实和《大秦赋》的说法很接近,那就是平原君赵胜去世后,廉颇确实取代了相国的官职。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与赵交好。栗腹回国后,他向燕王提出:“赵的壮丁都死在长平,孤儿还没长大,可以趁机进攻。燕王于是命栗腹率军进攻宜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对此,赵孝成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宜城大败燕军,杀栗腹,俘虏清秦乐闲,然后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要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赵孝成王廉颇被封为信平君,并要求他代表相国的官职。因此,《大秦赋》很可能是根据这一史料记载改编的。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平原君赵胜在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赵王真的骂死了吗?平原君赵胜在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赵王真的骂死了吗?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