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失去长平战争的赵孝成王,为什么还敢与秦国作战?

大家都熟悉赵孝成王吗?接下来,我将为您带来相关文章

最近《大秦赋》的热播,让战国时期的历史再次呈现在大家面前,也让很多战国人物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与三国时期的人物相比,战国时期的人物往往不是很生动,这实际上与反映战国时期的影视作品相对较少有关。当然,随着《大秦赋》等电视剧的出现,战国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显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img]195253[/img]

在《大秦赋》中,赵孝成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正是他用赵括代替了廉颇,导致赵国在长平战役中失败,失去了40多万军队。当然,赵孝成王也不是一无是处。长平战役结束后,虽然赵国精力充沛,但他仍然敢于与秦国作战,从而赢得了更关键的邯郸战役。

@ 在《大秦赋》第一集,公元前259年,秦王姬发兵攻赵,开始了三年的邯郸之战。第三年战争越来越激烈,秦王姬的孙子和安国君的儿子嬴异人在赵为质已经八年了,娶了赵姬,生了嬴政。嬴异人与申越谈秦赵战局及自身情况,委托申越保护赵姬母子。赵相平原君怀疑吕不韦与嬴异人预谋不轨,吕不韦意识到危险,深夜到异人宅邸,与沈越分别带着异人公子、赵姬母子出逃。吕不韦想出邯郸城时被封锁,几经周折,城门官放其出城。李坚奉王命搜寻嬴异人及其家人。

至于电视剧中呈现的这个情节,历史背景是秦赵邯郸之战。说到邯郸之战,邯郸之战前的长平之战自然不容忽视。这两场战斗的间隔时间很短,有着密切的联系。至于本文中提到的赵孝成王,自然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主角。

赵孝成王赵丹(-公元前245年),姓赵,名丹。赵惠文的儿子,东周战国时期赵的第八代君主。公元前265年,历史上被称为“赵孝成王”,在位21年。在战国时期,各君主的在位时间相对较短。@ 对赵孝成王来说,在位时间超过20年,在赵国历史上,已经可以说是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了。

[img]195254[/img]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下三座城市。因此,很明显,赵孝成王刚即位时,秦国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然而,这并没有吓倒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赵孝成王派大军接收上党郡。当时秦国派兵进攻韩国,以为上党郡已经是自己的盘中餐了。没想到最后被赵国不劳而获,这让秦昭襄王非常生气。两年后,秦国再次派左庶长王围住上党郡。秦国和赵国围绕上党郡的争夺,不断增加兵力,最终爆发了长平之战。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平战争的爆发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根据《史记》等史料记载,长平之战是秦军在赵国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与赵军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这场战争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决定了谁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

长平战争初期,秦国数战连胜,造成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情况对赵国极其不利。赵孝成王因战争连续失利,于是想和秦国和好。他没有被戏弄。此外,廉颇的坚持使赵国感到羞愧。秦国发现赵国坚持不战,于是派人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威胁秦不怕廉颇。他害怕赵奢(曾经打败过秦国)的儿子赵括。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孝成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不听虞卿和林相如的建议,坚持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按照赵孝成王的意图,改变了廉颇的防御部署,改变了将军,组织了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指挥官。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白起采取了假败后退、引诱敌人脱离阵地、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赢得了战争。

[img]195255[/img]

在战国时期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40多万军队的阵亡都是不可承受的损失。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只是夷陵之战损失了5万兵马,从此一塌糊涂,成为三国中最弱的诸侯国。@ 经过这场战争,赵国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加快了秦国统一世界的进程。长平战争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到目前为止,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场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早、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赵括当然应该批评长平战争的失败。然而,君主赵孝成王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赵在这一刻灭亡,赵孝成王无疑将成为后主刘禅的君主。然而,赵孝成王最终拯救了自己和奄奄一息的赵国。

公元前259年11月,秦国派王陵带领秦军进攻赵国邯郸城,邯郸之战开始。因此,很明显,秦昭襄王想一举消灭赵国。长平战争结束后,他没有给秦军士兵更多的休息时间,而是立即发动了一场规模不亚于长平战争的战斗。被秦军包围后,赵国上下恐慌。毕竟,他们刚刚失去了40多万精锐士兵。现在,他们不仅兵马短缺,而且面临着秦军的包围,几乎没有获胜的机会。因此,就像赤壁战前的江东一样,赵国也处于投降的边缘。

[img]195256[/img]

@ 然而,对于赵孝成王来说,他身上流淌着尚武的血液。面对巨大的压力,他没有放弃抵抗,而是从痛苦中吸取教训,重新启用了老将廉颇。邯郸战役期间,廉颇率赵军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也散家致富,编妻妾入伍,鼓励士兵和人民共赴国难。直到第二年,王陵仍然无法取胜。秦国增兵十万支援王陵,秦军五校阵亡,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秦昭襄王改令王米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10万继续围攻邯郸。秦军死伤一半以上,仍无法赢得邯郸
。自然,到了公元前257年,秦国损兵折将时,邯郸市粮食也耗尽,赵孝成王被迫向魏、楚两国求助。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大军抵达邯郸郊区,进攻疲惫的秦军。赵国守军配合魏楚两军出城反击。秦军在三国大军内外夹击下大败,损失惨重。因此,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毫无畏惧,继续与秦国作战,最终赢得了邯郸之战。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邯郸之战严重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了近20万秦国军队的伤亡,从而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邯郸之战的失败,秦昭襄王可能会取代秦始皇的地位,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将在秦昭襄王手中结束。从这个角度来看,赵孝成王不仅实现了自我救赎,还影响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走向。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失去长平战争的赵孝成王,为什么还敢与秦国作战?失去长平战争的赵孝成王,为什么还敢与秦国作战?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