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战国四公子的出身是什么?为什么大部分结局都不好?

在《史记》中,战国时期的四个儿子分别被立传,几乎成为战国时期的标签之一,后人对他们的名字也很熟悉。但这四位人生赢家的最终结果大多不是很好。原因是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人们钦佩和羡慕的儿子实际上是加强王权的障碍,也就是说,他们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先明确下战国时期“公子”的概念。

“诸侯之子叫公子”。公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主的尊称。顾名思义,他们的儿子是公子。当然,继任诸侯的儿子自然会升级。在战国时期直接被称为“公子”的贵族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公子虔。起初,他被商鞅割掉了鼻子。后来,他终于报复了雪恨,以谋反的名义杀死了商鞅。公子虔的名字叫嬴虔。他是秦献公的儿子和秦孝公的异母兄弟。

但严格地说,战国四公子并非都符合上述身份标准。

孟尝君田文,他的父亲田婴不是诸侯,他的叔叔齐宣王是他的堂兄;

[img]194533[/img]

春申君黄歇甚至不属于王室。楚考烈王还是王子的时候,被送到咸阳做人质;作为个人秘密和正义的两肋插刀,黄歇甚至愿意为了掩护王子回国而死。后来,楚考烈王投桃报李,给了黄歇几乎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荣誉。

剩下的两个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公子。

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叔叔;

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

但在这四个人中,只有信陵君得到司马迁的认可,被称为“公子”;其他人只是按照封爵被称为“君”。具体原因后面会提到。

为什么作者说战国四公子不符合时代潮流?看看他们的特点,你就会明白:

首先,这些公子都有封地,可以理解为诸侯下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内,他们享有人事、行政、税收等权利。

比如赵国名将赵奢当税务官的时候,就跑到平原君家收税,直接被下人轰出。

孟尝君田文曾在众多门客中找人替他封地纳税:“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

黄歇最初的封地是“淮北地十二县”,后来主动换到了吴国的故都。

[img]194534[/img]

二是四公子权势滔天,出将入相。

楚考烈王即位后,任命黄歇为相,待了20多年。@ 楚国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合纵攻秦,还是救援赵国邯郸之围,都是黄歇。

孟尝君不仅当过齐相,还当过秦相。六国合纵攻秦时,也是他带领齐军。为了成为骑墙派,双方都不得罪,他还故意拖延行军速度。

邯郸之战期间,赵国依靠平原君到处搬救兵,终于渡过了一劫。

而信陵君魏无忌则更牛逼。秦军包围邯郸时,他偷符杀将,带兵救赵;后来魏国被秦军包围的时候,他振臂一呼,带领各国联军痛击秦军,甚至追到函谷关。

第三,他们的人才济济,自成体系。

战国四公子中最著名的是“养士”。依靠封地的财富,他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支持成千上万的门客,甚至这些门客的家人也必须照顾他们。例如,孟尝君对门客说:“他们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拯救了他们的亲戚。”

很多时候,这些公子手下的人才队伍甚至比国君本人还要强大。比如信陵君的门客遍布各位诸侯,赵王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下,这也让他的哥哥魏安厘王大吃一惊。估计他心里在想:“其他国家的君主都被你监视了。我能做什么?”

吃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门客眼里只有公子,没有国君。信陵君的门客侯生下主意偷魏王的兵符,派人亲手杀魏将晋鄙。

[img]194535[/img]

然而,在这四个人中,只有信陵君真正渴望人才,而其他三个人基本上被怀疑卖名。在这件事上,信陵君几乎和他的姐夫平原君翻脸了。这也是司马迁看着信陵君的原因之一。

第四,除了春申君,其他三个都来自皇室,也就是说,在血统和法律上,符合获得自己权利的法律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愿意,篡权的障碍比权臣少。

因此,战国四公子实际上是王权之外的存在;由于身份和血统的特殊性,他们在政权制度中的地位非同寻常(春申君除外)。当情况需要时,他们是国王的得力助手;相反,这是对王权的巨大威胁。

@ 当信陵君告诉他的兄弟,当他在寻找国王时安排了眼线时,对方的反应不是快乐,而是害怕:“害怕公子的善良,不敢让公子接受国家政治”。当信陵君率领各国联军挽救国难时,秦国谣传他觊觎魏王的地位,魏安立即夺取了弟弟的军事权力。

两次被哥哥废除权力的信陵君,从此彻夜沉迷于酒色。“和客人长夜喝酒,喝酒,接近女人”,身体逐渐崩溃,四年后抑郁。

孟尝君和春申君的结局惨烈。其中,孟尝君用行动证明,他真的是王权的现实障碍。

孟尝君自杀了。他养士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他甚至公开声称,只要他能让自己出名,门客受贿也没关系。在他的食客中,有很多逃犯和罪犯,封地几乎成了囚犯的避难所。司马光说,他是“上以侮辱他的君主,下以甲虫的人民,是叛徒的英雄”。

[img]194536[/img]

过于傲慢也引起了国君的不满。齐民王灭宋后,他开始摆脱孟尝君。后者立即前往魏国,与秦、赵、燕一起攻击齐国。换句话说,齐国几乎灭亡,齐国的孟尝君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大概是最早的带路党吧。

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权而咬狗,被齐、魏趁机联手杀死,没有留下后裔,也算是罪有应得。

我们发现,秦统一六国后,战国四公子等特殊贵族完全成为历史。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这种分解皇权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后世的藩王有点像先秦时期的儿子,但在这个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超越官僚主义体系的特权。曾经赋予孩子实权的王朝后来不得不主动“削减藩”;分封最彻底的西晋,被八王之乱彻底杀死。

因此,即使信陵既有才华又有才华,他也注定要被排除在外。毕竟,这不仅是“功高振主”的常规解决方案,也是“王权不可分割”的现实需要。


战国四公子的出身是什么?为什么大部分结局都不好?战国四公子的出身是什么?为什么大部分结局都不好?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