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奉世
公元前65年,一代明朝宣帝统治汉朝。此时,西域向中原皇帝鞠躬。今年,一些西域国家派使团来见皇帝。
使团朝见后要回国,汉宣帝也要派人护送他们,派谁去又成了问题。
在此之前,大多数被派往西域的人都是心怀不轨的人。
当他们到达西域时,他们利用背后的大人物向小国家勒索钱财。
毕竟去西域路途遥远,路上环境恶劣,供应困难。来回旅行需要一年或几年时间。皇帝只能招募那些想致富的失业游客。
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做了越来越多的奸邪,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国家越来越讨厌这些使者。
那些想赚钱的使者当然不受欢迎,不仅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好处,而且往往无法完成皇帝给他们的使命。
这一次,右将军韩增推荐了一个贵族家庭,担任使团队长。
[img]194398[/img]
这个人叫冯奉世,他的家庭名声很好。
战国末期的长平战争非常有名,那就是他的祖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了赵国,才引发了秦赵之间的战争。
苏轼有句话:“持节云,何日遣冯唐”,冯唐也是他祖上的人。
莎车国是西域36个附属汉朝的国家之一。
莎车国王万年前,是汉代嫁给乌孙和亲公主的侍女之子,是汉乌混血儿。
在接替王位之前,他得到了前莎车王的青睐。
万年不是莎车人,在莎车国也没有基本的势力,得不到当地人的支持。
不久,莎车国的贵族们与周围的一些小国联合起来,杀死了一万年。
汉朝十分支持万年当国王,莎车贵族也知道自己得罪了汉朝,于是想联合整个西域反叛。
他们散布谣言说,西部北路的国家已经反叛了汉朝,然后带领军队攻击了南路的国家。在军事力量和谣言的作用下,南路的小国联盟宣誓一起背叛汉朝。楼兰国以西的国家与汉朝断绝了联系。
此时,冯奉世已将使团带到伊修城,当地都尉向他汇报了此事。
[img]194399[/img]
南道情况危急,西域都护和西域校尉,此时都在北道小国之间巡逻。
如果这件事不及时处理,南道联盟逐渐巩固,汉朝将完全失去对这里的控制。
冯奉世作为使者,带着皇帝给的使节。
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用这个使节,征发了附近小国的军队,一共凑齐了一万五千人。
这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向莎车国,不久就拔出了它的都城,莎车王也自杀了。
冯奉世罢兵,派人把莎车王的头送到京师长安,南路被莎车逼着一起叛乱的小国,也都归大汉。
消息传到长安,汉宣帝立即接到韩增说:“将军真是推荐人才啊!”
使团终于到了大宛,莎车王被斩的消息早已传开,大宛人恐慌失措,以非常尊敬的礼仪接待他们。
冯奉世临走前,大宛献出了一匹长得像龙的宝马,让他把长安带回汉宣帝身边。
冯奉世回到长安后,朝廷就他的功劳进行了讨论。
大臣们都觉得冯奉世这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加官进爵,给他封地。
[img]194400[/img]
只有萧望之意见不一样,出使西域的使者大多不是正派的人。冯奉世虽然这次立功,但却开了一个先例来纠正皇帝的命令。
若给予重赏,冯奉世一定会成为未来使者效仿的目标。
那些心怀不轨的使者,为了邀功求奖,擅自在西域发兵惹是生非,会给朝廷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萧望之认为这种作风不能推广,建议不要赏赐,汉宣帝同意萧望之的观点。
就这样,冯奉世平定以西域反叛的功劳被忽视了,他出使西域,护送使者的功劳,被誉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虽然冯奉世没有获得他应得的封地和头衔,但他的才华也得到了汉宣帝的奖励,吸引了汉宣帝的注意,他的职业生涯也很光明。
汉元帝时期,冯奉世已成为将军,并在平定西羌战争中立下首功,获得500户封地和关内侯爵位。
古代圣贤发明了奖惩制度,其本质是让有功之人成为别人效仿的榜样;惩罚有过的人是为了树立榜样。
而且在平庸之主手中,赏罚制度就是简单的论功行赏和论罪处罚。
再到混乱之主手中,奖惩制度就成了以公徇私的工具,和他亲近的人都会得到奖励,惹他不开心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img]194401[/img]
此外,丰厚的奖励和奖励会引发强烈的竞争,有邪恶感情的人往往会在竞争中不择手段;一些奸臣要求皇帝惩罚他们,以根除忠臣,抓住别人闺房里不礼貌的私事。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惩罚可以让奸臣达到根除政敌的目的。
有些庸主,“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反而让奸人得势,毁国。这些事情在历史和当今社会都很常见。
像萧望之和汉宣帝这样的人可以理解奖惩制度的本质。有功的人可能不会得到奖励,有功的人可能不会受到惩罚。他们考虑的是奖励他是否能激励他人走正确的道路,并惩罚他是否能警告他人。
奖励和惩罚有太多的事情要担心,所以我们必须小心。
冯奉世是谁?莎车国后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