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长孙无忌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凌烟阁是由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为了怀念一起打天下的英雄而建立的。当时有几个英雄死了,还活着的都老了。
排名第一的是李世民的大哥孙无忌。他从小就和李世民很好。长大后,他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无法与其他人相比。@ 当李世民还不是皇帝的时候,这两个人可以说是肝胆相照,没有什么是长孙无忌不能为他付出的。
长孙无忌字辅机
命运共同体
长孙无忌兄弟姐妹的父亲长孙生去世后,8岁的长孙和哥哥长孙无忌被叔叔高士廉收养。高士廉出生于北齐皇室,魏晋南北朝北齐,由高洋建立。高士廉从小就读书,尤其喜欢史书。@ 在高士廉的影响下,长孙无极和长孙也喜欢读书,史书也是读得最多的。
阅读是明智的,阅读历史书让这两兄弟姐妹知道人类文明的变化,这为他们未来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叔叔高士廉的家庭生活很幸福。当时的书特别珍贵,他们可以看到很多书,这是贫穷的孩子羡慕的存在。
[img]193141[/img]
长孙十三岁时,因为高士廉非常欣赏李世民,他向他许下了长孙。从那时起,高士廉家族和长孙兄弟姐妹的命运就与李唐,尤其是李世民紧密相连。李世民和高士廉和长孙无极兄弟姐妹都很荣幸。
政变第一功
在武德的九年里,随着王子李建成的一步一步的压力,李世民离王位越来越远。如果他不采取行动,就没有机会了。齐王李元吉的胁迫使秦王府的人们更加无法忍受。房玄龄无法忍受,但他不能直接鼓励李世民。
于是,方找到了最接近李世民的长孙无忌,对他说:“现在秦王府和太子府、齐王府抱怨很深。一旦太子登上宝座,我们就死了。这个时候已经是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不如劝秦王先下手。”
长孙无忌本来就有这个意思,方玄龄的话正好击中了他的心房,他更坚定了,二话不说,来到秦王府与李世民和盘托出。
李世民不想做到这一点,但王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一步一步的压力让他别无选择。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他用一种低沉而嘶哑的声音说:“传房玄龄。”
后来,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秦王府的一系列文武全部聚集在一起。看着这些能力出众的下属,李世民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这一次是危险的,但也是机遇。李世民下定决心,没有人能阻止他。
但就目前而言,李世民在都城的实力确实不如李建成,这次的政变就像天堂一样困难。当时,李静和李世积并没有站在李世民一边,而是保持中立。在都城,李世民只有雍州长官高士廉和右武候将军侯军集。负责军事权力的将军要么被释放,要么被暗杀。
事情越来越不确定,李世民仍然犹豫不决,但他知道事情拖得越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他终于下定决心,但他手下的两位重要顾问此时试探了他。当长孙无极邀请方玄龄和杜如晦时,他们以李渊的禁令为借口拒绝了长孙无极的邀请。
李世民对这两位谋士的考验非常生气,命令尉迟恭带着他的刀去他们的房子,说:“敬德,你去他们的房子,如果他们不来,直接砍他们的头!”
[img]193142[/img]
长孙无极和尉迟恭再次来到房间和杜二人府,并发出最后通牒。他们终于决定了李世民的决定,跟随长孙无极来到秦王府,开始连夜策划政变。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政成功,李建成、李元吉双双死亡,李渊被囚禁。
在这次政变中,只有长孙无极一直站在李世民一边,没有考验,没有动摇。在此期间,李世民政变的大部分支持者都是由长孙无极联系的,计划的实施也是由长孙无极联系的。在这次政变中,长孙无极当之无愧是第一功。
长孙无忌多次妥协
在那次政变中,长孙无忌的功劳并不大,李世民登基后,他被封为齐国公。七月贞观时,李世民准备晋升长孙无极为宰相。长孙皇后以长孙无忌为外戚为由劝说,但李世民不听,坚持要长孙无忌当尚书右仆射,兼官部尚书,左武侯将军。如果是这样的话,除了李世民,长孙无忌将成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这是李世民为表彰长孙无忌在政变中的功劳而作出的奖励,可见长孙无忌的功劳是最大的。
看到李世民听不进她的劝说,长孙皇后直接找到了长孙无忌,并直接向他通牒,要求他亲自向李世民推辞这些职务。对妹妹无能为力的长孙无忌不得不同意,最终获得了开府的荣誉称号,以及礼部尚书这位权力不大的六位大员。长孙无忌的妥协让李世民觉得自己欠了他,对长孙无忌的宠爱更重,甚至把长女长乐公主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img]193143[/img]
长孙无忌的荣宠可见一斑。
在凌烟阁中,根据对李唐的贡献,长孙无忌确实不能排名第一。至少从李唐成立到贞观十七年,李靖的整体功劳比长孙无忌大。长孙无忌的功劳更多的是在政变时所立下的,从龙之功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功劳,也是在救驾之前。虽然凌烟阁据说是李唐的凌烟阁,但更多的是李世民的凌烟阁。毫无疑问,长孙无忌排名第一。
@ 凭借自己,长孙无极可以在凌烟阁占据榜首。他的妹妹孙皇后也有长孙无极的部分原因,所以她一辈子都被李世民宠坏了。长孙无极依靠妹妹的优势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更多的是他们兄弟姐妹的相互成就。
依靠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可以成为凌烟阁的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