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中原的战略生命线,是如何被石敬堂送人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936年7月底,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醒来,担心如何打破燕云十六州的防线,实现牧马中原的雄心壮志。他的下属来报告说:唐朝北部的总管石敬堂发了一封密书。耶律德光打开它,高兴得几乎精神错乱。他高兴地向母亲报告说:“孩子最近梦见石郎派使者来。现在他真的来了。这真是天意。”
耶律德光如此兴奋,信中提到的是他心中的燕云十六州,对方几乎把这个战略交给了自己。怎么回事?
分裂的中原,如何对抗新的契丹?燕云十六州是战略基本盘
[img]191535[/img]
唐末五代初,中原军阀分裂,多年混战,实力间歇性、持续削弱;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在耶律阿宝机的领导下强势崛起,开始向南发展。但你的叔叔仍然是你的叔叔,当时的一个附庸镇,可以清理契丹人没有脾气。
例如,在公元903年,也就是唐朝灭亡的前四年,牛气哄哄的契丹王耶律阿宝机派他的姐夫南入,被卢龙节使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设计抓获。契丹人吓得哭了,不得不接受建议。最后,他们没有拿到任何钱,而是拿了很多旧书来赎回他们的姐夫。
接下来,在唐朝灭亡和中原混乱的时候,耶律阿宝机强势统一了北方草原,实力前所未有。公元907年,他率领30万兵马入侵云州(属于幽云十六州),并与当时的晋王李克用成为兄弟,同意共击后梁。
但让李克吐血的是,他的好兄弟转过头,向朱温示好。原因很简单:实力不足,不敢硬钢后梁,见风使舵占便宜。
公元911年,卢龙节使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被晋王李打败,大量卢龙军民被契丹抢走。公元916年,耶律阿宝机自称皇帝,学习在中原设立百官,任命原刘守光参军韩延徽为谋士,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学习中原,进一步吸引了大量汉人留在中原。为了管理国内多民族,他甚至在北方设立了两个平行的行政机构——“以国治契丹”,在南方“以汉治汉”。务实的制度改革使契丹的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当然,随着实力的提高,我们应该继续尝试南下。但不幸的是,燕云十六州的存在一再让它感到沮丧。例如,公元917年,契丹围攻晋王李治下的幽州。李思远率领5000突然骑上“潜入溪流,攻击它,毫无准备”,杀死幽州城外,内外合作,打破契丹军,活捉对方队长。
结合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幽云十六州的设置完美地结合了城市基础和山脉,有效地解决了游牧民族的移动优势,在北方草原与中原农业区之间形成了完美的防线。
公元926年,耶律德光即位后,当然不会放弃南下的夙愿。然而,尽管契丹人也将取得小胜利,但总的来说,燕云十六州的坚实防线仍然难以超越。
但耶律德光不会郁闷太久,很快就发生了“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石敬堂的上表被送来了。
为了私欲,石敬堂把幽云十六州作为礼物送给契丹人
[img]191536[/img]
石敬堂信里写的是什么?主要有两点:
第一,称契丹为臣,称比自己年轻的耶律德光为父亲;
第二,如果耶律德光帮助自己攻打后唐朝皇帝李从可,摧毁后唐,他将手送到幽云十六州。
相信任何人看到这两点,心里都会有一万只野兽呼啸而过。石敬堂为什么这么无耻,没有下限?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我们简单整理一下唐后发生了什么:
公元923年,有“太宗之风”的晋王李存旭灭后梁,建立后唐;
然而,从那以后,李迅速改变了个人,沉迷于戏剧,热衷于赚钱,杀害忠臣。最后,他的兄弟和著名将军李思远起兵造反。公元926年,在军队的推动下,郭从谦发动了叛乱。李在兴教门面前死亡;
李嗣源被称为皇帝,但风景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933年,次子李从荣误判情况,意图夺位,被守将斩杀。李嗣源悲惨莫名,病情恶化而死;
李从厚即位后,虽然想努力治国,但不懂治国,优柔寡断,不会用人。李思远的养子、鹿王李从可深受恐惧,愤怒地以“清君侧”的名义出兵叛乱;李从厚逃出首都,遇到了河东节度使石敬堂,他的姐夫和率领军队进入朝廷。他以为自己有望翻身,但从来没有想过对方会审时度势,于是站在李从可一边;
李从可和石敬堂原本是李思远手下的将军,一个是正义的儿子,另一个是女婿。他们没有处理太多。公元934年即位后,前者越来越怀疑河东节度使和北方总管石敬堂,他们坐在晋阳,防御契丹,他们的矛盾日益加剧。
公元935年,李从克派人监视石敬堂,第二年试图将其调为天平节度使。事实上,他想夺取自己的军事权力。本来想谋反的石敬堂,突然和朝廷撕破了脸,这也迎来了李从克的叛军。
[img]191537[/img]
虽然石敬堂很有实力,但面对李从可,他仍然“手臂扭不过大腿”。为了杀死对手,他果断地向前死敌契丹求助,所以上面的场景发生了。
没有必要详细说明以下情况。石敬堂终于成为了皇帝,尽管他只是一个“儿童皇帝”。耶律德光是最大的赢家。在这次事件之后,他不仅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汉族、汉族和材料,而且还占据了阻碍他进入中原的战略障碍。从那时起,他的本质可以在华北平原上向南行驶和肆虐。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中原的宋朝一度统一。面对北方游牧政权,它不再站起来,完全失去了过去几千年的整体优势,被动地到处挨打;契丹、女真和蒙古相继崛起。最后,赵宋王朝被赶进了大海。
但多行不义必自杀,石敬堂终于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他的养子石重贵接手后,不甘当“孙皇帝”,不再向契丹国称臣,双方撕破脸大打出手。在此期间,双方都有胜负,你来我往,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削弱,忘义将领的出售,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障碍,后晋最终输掉了战斗。公元947年,后晋都市开封被攻破,石重贵投降,数十年后,于公元974年死亡。
石敬堂是如何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耶律德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