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功高盖主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老板也很乐意看到自己的手下能力出众。但在古代,如果你功高盖主,那么你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作为皇帝最不能容忍的是功高盖主的人,一般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都会把这个人当成眼中钉,欲除之后快。历史上,有三个人真的可以称得上功高盖主。
第一个是战国时期的王坚。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军事,后来一直跟着秦王嬴政。王坚在领兵攻打赵国的时候,只领了18天,就命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解甲归田,从原来的军队中选拔人才。每十个人中只剩下两个人,剩下的都是军中的精英。王坚用这支减少的精锐部队一举攻下了蒋和,并先后攻占了赵国的九座城市。
[img]190403[/img]
根除吕不韦和老艾后,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战争正式拉开帷幕,持续了15年。在此期间,除韩国以外的其他五个国家都被王健和他的儿子王本带兵摧毁。
在与赵国著名将军李牧的战斗中,双方持续了一年。后来,王健采取了相反的计划来摆脱李牧。著名将军李牧死后,赵国军队不堪一击。王健一路势不可挡,一路过关斩将,杀死赵军将军赵葱,一举攻下赵国首都邯郸俘虏赵王。从那时起,赵国的王土就属于秦国。
后来荆轲刺秦王惹怒了秦王嬴政,于是派王坚趁此机会攻打燕国。燕王和戴王一起抵抗秦军的进攻。最后,联军带领王子丹在易水河边战败。王坚趁机一路追击燕国首都蓟,燕王被迫逃往辽东。
秦王嬴政攻打楚国时,召集群臣共同讨论计策。王坚认为打下楚国需要60万军队,而同样是将军的李信则认为攻下楚国只需要20万人。秦王嬴政认为王坚老了,最后听从了李信的建议。王坚辞去官职,回到了家乡。
[img]190404[/img]
结果秦军大败,秦王赢政听到前方传来的战报,怒不可遏。然后亲自去王坚的家乡,向王坚道歉,请王坚出战。王坚出征前多次要求秦王给他土地,连续五次之后,连士兵都觉得他有点过分。听了这话,王坚向士兵们解释说:现在我带领大军60万,秦王一定会心存疑虑,怕我支兵自重,企图造反。只有这样,秦王才能明白,除了金钱和土地,我别无选择。
王坚不愧为一代名将,带领军队一路上势如破竹。楚军向东调动时,趁其不备,一路破楚军俘虏楚王,楚国灭在他手中。因此,王坚被称为武成侯。从那以后,他成功地退休了,回到了家乡。六国只摧毁了他的五个家庭,这真是一个伟大的主人。正是秦始皇对他的极大信任使他平安无事。
第二个是韩信,被后人誉为“兵家四圣”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从小就熟悉兵法。他先是跟着项羽,但没有得到重视。最后,他回到刘邦身边,和刘邦一起平定世界。
当他第一次来到刘邦阵营时,刘邦没有给他足够的重视,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官职。直到萧何强烈推荐他,他才能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在彭城大败,情况紧急。在这场危机中,韩信迅速召集剩下的军队成功与刘邦见面,从而抵制了楚军,给了汉军喘息的机会。后来,韩信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带领汉军渡过黄河,平定魏国,俘虏了魏王。
[img]190405[/img]
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和张耳一起摧毁了代国和赵国。后来韩信率兵伐齐,项羽得知后,与齐国联军抵抗韩信的进攻。在敌人我寡的情况下,韩信派人连夜做了一万多个袋子,里面装满了沙子,淹没了敌军。敌人中计后,韩信迅速率领军队反击,楚军惨败,韩信被封为齐王。后来,韩信直接歼灭了楚军,项羽也因兵败自杀了乌江。
一路走来,韩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刘邦平定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幸的是,功高盖主也是罪过。最后,他被命名为谋反,在钟室被杀,并被夷为三族。
最后一个是郭子仪。郭子仪出生在一个武术家。他不仅武功强大,而且军事能力一流。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正处于孝道时期,不得不被朝廷“夺情”启用。郭子仪回来后,带领军队东征安禄山,一路过关斩将,收复静边军,杀死叛军周万顷和高秀岩。一路上,无数失地被收复。
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后,朝廷想借此机会进攻叛军。郭子怡被命名为元帅,带领军队前往首都与叛军安守忠作战。战败后,他退出武功,立即向皇帝请罪,要求降职。皇帝也很高兴,也很信任他。
后来,郭子仪两次夺回长安。回到长安后,唐朝宗对郭子仪说:“我让你走到这一步太晚了。”他对大臣们说:“郭子仪是一位忠诚的国家大臣。”可以看出,唐朝宗对郭子仪非常信任,郭子仪掌握了军权,可以废除他。最后,他没有辜负他,把他带回了长安。
[img]190406[/img]
当吐蕃、回河、党项入侵唐朝时,郭子仪守卫奉天。当唐代宗问他是否能抵抗时,他回答说:“这些士兵曾经是我的下属,他们不会来攻击我。“果然,叛军攻打奉天时,发现郭子仪是守卫者,士兵们拒绝出战,不得不撤退。随后叛军围攻泾阳,回归军曾与郭子仪并肩作战,原以为郭子仪已经去世,才会与吐蕃军对唐朝进行联合攻击。现在听说郭子仪还活得很好,便知道了贼人的当。随后撤军,与郭子仪和好如初。吐蕃也因此难以抗拒,最终以郭子仪大胜而告终。
如果郭子仪支兵自重,废除了唐代宗,历史可能会被改写。郭子仪也因为对代宗的绝对信任而得到了很好的结局。
他们是如何盘点历史上三位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的将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