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在王振擅权时退步?

杨荣

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9岁的皇长子朱祁镇继位为明英宗。皇帝虽然年轻,但内有太后张,外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明朝仍然是一个政通人和的场景。然而,随着明英宗的成长,宦官王震逐渐擅权,三位辅政大臣逐渐被冷落。王震曾劝他们退休致仕,以获得权力。

明朝历史上,杨士奇、杨荣、杨溥堪称“最强内阁”。这三个人都经历过朱迪(永乐)。、朱高炽(洪熙)、朱瞻基(宣德)、朱祁镇(正统)四朝相互配合,整顿官治,关爱民生,发展经济,极大地发展了明朝的国力。

在“三杨”中,杨士奇来自江西吉安,被称为“西杨”;杨荣来自福建,被称为“东杨”;杨溥是湖北省石首人,被称为“南杨”。如果说治国理政的能力,“三杨”的水平是一样的,但如果说智慧,“东杨”杨荣就是他们的头脑责任。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曾评价杨荣:

[img]189538[/img]

“荣为相,以才敏见知,上当大系未决者,拿片言信……一时间捷臣也是。”

也就是说,杨荣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敏捷,足智多谋。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建文四年后,朱迪进入南京,解缙等人在路边跪拜朱迪。只有杨荣想出了一个出人头地的办法。当朱迪经过他身边时,他突然对朱迪说:“燕王殿下,你是先进城登基的吗?还是先出城拜访太祖陵?”

这句话让朱棣突然意识到,他曾以太祖诏书的名义开始“靖难”。现在他已经攻占了南京。第一步是参观朱元璋的陵墓。他怎么能急着进城呢?就这样,杨荣让朱棣记住了自己。朱棣登基后,杨荣立即被选入文渊阁,成为朱棣首批七人内阁之一。

在永乐时期,杨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杨荣总是像上帝一样预料事情。朱棣多次亲自征服,必须带杨荣一起去。朱棣召唤其他内阁成员,直呼其名,但当他召唤杨荣时,他被称为“杨学士”。

第二个例子:永乐二十二年,朱迪在第五次北征途中死亡。当时外面有强敌,所有内部王子都准备搬家。朱高炽王子不在军队里。朱迪的突然死让杨士奇、金幼孜等大臣惊慌失措。最后,杨荣制定了收集军队中所有锡制品的策略,包裹朱迪的尸体,防止腐烂。然后一日三餐照常供应,假装朱迪还活着。然后杨荣偷偷离开大军,星夜回到北京通知王子朱高炽,最后朱高炽顺利到位,使明朝皇权顺利过渡。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杨荣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总能从长远的角度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因此,作为“三杨”之首的杨士奇叹了口气:

杨荣良谋百出,为人正直,行事果断,我们的能力远不如他。(《明史》原文:杨荣嘉谋议,行事果断,臣等不及。)

杨士奇可能有谦虚的成分,但在远见方面,杨士奇确实不如杨荣。例如,面对太监王震,杨士奇和杨荣有不同的选择。

明朝有很多著名的宦官,但王震被称为“明朝第一位专权宦官”。算起来,王震的“年轻一代”是刘瑾、王志、魏忠贤等权势强大的宦官。

[img]189539[/img]

王振本来是个落后秀才,熟读诗书,可惜科举之路太艰难了,他自愿入宫成为太监。他很聪明,被明宣宗安排在朱祁镇王子身边。后来朱祁镇登基,王震依靠朱祁镇的信任,权力不断扩大。王震看着朝廷,只有“三杨”才能制衡自己。因此,他多次向明英宗建议,三杨年纪大了,应该早点回家做官。三杨也恨王振,但王振有明英宗庇护,内阁大臣们束手无策。

《智囊全集》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为了劝“三杨”退休,王震亲自来到内阁,对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内阁成员说:

“朝廷事亏三杨先生,但三公也高年累勤。以后该怎么办?”(智囊全集)

王震的话表面上意味着:三位杨先生致力于朝廷,但你老了,不知道你是否考虑过自己的未来?

事实上,王震的话赤裸裸地威胁说,他的意思是:虽然你们三个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但总有一天你们会变老,我(王震)还年轻。你最好早点退休。我可以让你走。

作为内阁的首辅,杨士奇在哪里愿意为宦官服软?杨士奇对王震说: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只是为朝廷献身,死后。不累死在任上,怎么敢回家?”

杨士奇的意思很明显:你让我退休,我不退休,我要和你这个宦官抗争到底!

在内阁里,上面有阁老,下面有各级官员。听了杨士奇的话,大家都很激动,纷纷支持杨士奇,说要和王震斗争到底,绝不妥协。包括杨溥等人,也是如此。但是只有一个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那就是杨荣。

大家平静下来后,杨荣对王振说:

[img]189540[/img]

“先生休这么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残疾人,没有效果,行业选择后生可以任人报圣恩耳。”(智囊全集)

杨荣的意思是:你(王振)是对的。我们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朝廷工作了。我们应该早点退休,选择几个年轻人来回报朝廷的善良。

王震一听,还是“东杨”知趣吧,你们这些老家伙早点退休,让年轻人上位,对大家都有好处。

杨士奇等人原本打算对抗王震到底,看到杨荣主动让步,心里很困惑。王震离开后,杨士奇、杨溥等人问杨荣:“你怎么能向王震妥协呢?”

杨荣解释说:“凭借王震的实力,我们无法阻止他想要有人进入城堡。我似乎让步了,但事实上,我以撤退为进步。我借此机会推荐我们阵营的年轻人先进入城堡,继续与王震抗争。”

听了杨士奇等人的话,我觉得杨荣还是有远见的。第二天,杨荣推荐曹奈、苗忠、陈循和高谷。王震急于让“三杨”退休,并立即建议英宗同意杨荣的邀请。就这样,杨荣利用王震的嘴,将一批诚实勇敢的年轻官员安排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为背后的事情制定计划。因此,后人得知杨荣的意图后,叹了口气:杨荣真聪明!

[img]189541[/img]

为方便大家理解这个故事,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说:

如果一个建议者想弹劾当政的大臣,首先要考虑的是有没有人能接替大臣的职位,接替这个职位的人是否比以前的人更聪明。否则,只是盲目弹劾,换另一个奸臣上位,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同样,如果一个大臣想退休,他也应该看看他身后是否有聪明人接手。否则,他退休后损害国家利益是非常不合适的。面对王振的威胁,杨荣作为“三杨”的头脑责任,做出了最深谋远虑的选择,这就是杨荣的智慧。


为什么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在王振擅权时退步?为什么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在王振擅权时退步?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