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是先秦时期的优秀王子。齐桓公成为春秋两季的首霸,魏文侯带领魏国在战国初期占据主导地位数十年。但考虑到创业难度、工作手段、最终成果等方面,我们可以说魏文侯不仅可以与齐桓公媲美,甚至可以互相粉碎。
齐国基础厚,客观战略优势远强于战国初期的魏国
[img]188103[/img]
齐国北、东、南临海,西北面临黄河、济水,形成两道自然屏障;在西南,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尼山等山脉依次排列。与秦国相比,齐国的海洋、河流、山脉和长城的地理战略安全性优于秦国。
与此同时,齐国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史记》称:“齐带山海,千里糊壤,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丝鱼盐”。自开国者姜尚时期以来,齐国农业、冶炼、丝麻纺织、渔盐、商业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在各国名列前茅。
相比之下,魏国的地理位置要尴尬得多。三家分晋时,韩、赵、魏三家地盘交错。魏国大致位于中原核心区,北部来自赵国,南部来自韩国,南部来自楚国,西部是虎狼秦国,东部是传统强国齐国。这是一个标准的“四战之国”,很容易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
但幸运的是,当初中原老板晋国大业大,魏国也分得了不少家业。即使这和齐国平手。但在地缘政治优势上,远远无法与齐国相比。
魏文侯是魏国崛起的实际操盘手,综合能力突出,齐桓公相形见绌
《史记》称,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时期称霸,与其大胆任用人才密不可分。
[img]188104[/img]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息朋、高淳修国政,连五家之兵,伸轻重鱼盐之利,以扶贫,禄贤能,齐人都说。
但在其他方面,齐桓公泛善可陈。例如,他曾经对自己无礼。
就大肆讨伐;和妻子蔡姬在水里闹翻,大肆入侵蔡国。关仲死后,他不听对方临终前的反复解释,用易牙、开方、竖刀三人,造成齐国逐渐走下坡路。
魏文侯在道德、就业、战略制定等方面堪称完美君主:
他重视人才,拜卜子夏、田子芳、段干木为师,以身作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到魏国。在此基础上,魏文侯在河西办学,使魏国成为后百年诸侯国人才的聚集地和思想潮流的发源地;
吴起、李克、翟黄、西门豹、魏成、乐羊(乐毅之父)等名臣纷纷打破传统贵族政治,开创了战国时期以人才强国的潮流;
[img]188105[/img]
任命李悝实施战国第一法家色彩变革,探索军功制改革,大大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为吴起楚国和秦商鞅的后续变革提供基础和模板;
改革军制,任命吴起打造专业精兵魏武卒,引领战国新型军队建设;
对外团结赵韩,侵齐压楚,占领中原;魏国靠自己夺取了秦国手中的河西之地,将其赶回关中半个世纪;
此外,魏文侯是皇帝的典范。他虚怀若谷,坚守信用,任座进诫、虞人期猎、田子方建议等典故也很受欢迎。当时魏国君臣关系被后人视为典范。
综上所述,齐桓公虽然在历史上享有盛誉,但在创业难度、个人能力、政治成果等方面与魏文侯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就个人能力而言,魏文侯是战国前半段最好的君主之一。
为什么魏文侯和齐桓公一点水平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