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功高震主的魏冉最终能善终?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后来,在几代君王的贤明治理下,争端终于在秦始皇时期结束,六国统一。

如果说秦国这几代君王哪个贡献最大,可能三天三夜都不清楚。但是,如果要说哪个君王在位最长,那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位期间,任命白起,消灭了六国大部分有生力量;范绥再次被重用,制定了“远近攻”的外交政策,避免了与齐国相同的命运。然而,虽然白起和范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仍然无法逃避国王的怀疑。白起被杀,范绥被抛弃(另一种说法是范绥被郑安平杀)。@ 结局不是很好。

然而,在秦昭襄王时期,有一个人地位显赫,甚至曾经控制过秦朝的政府,但他只是被遣返封地,可以说是全身而退。这个人就是侯魏冉。那么,以秦昭襄王的性格,为什么不杀他,而是让他回封地呢?让我一起来。

魏冉的功绩

一、于私:魏冉以嬴姬为新君,使其坐稳王位

武王卒,诸弟争立,只有魏才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将军为守卫咸阳。——《史记·禹侯传》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年仅23岁。因为秦武王膝下没有孩子,整个秦国都在为王位而战。最大的两大力量是惠文后领导的公子强派和宣太后领导的公子菲派。所有这些都与远离燕国的公子吉无关。

[img]185985[/img]

然而,有时事情是如此巧合。由于秦国的无休止的斗争,远离燕国的公子姬有一定的优势,成为赵武灵王眼中最好的筹码。因此,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公子姬成功登上王位。

然而,公子姬毕竟是在其他国家的干涉下登上王位的,所以其他公子一定不接受。这时,魏冉站了起来,为公子姬扫清了一切障碍。

二、于国:魏冉启用白起,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刚到位时,还年轻,所以秦朝的政府基本上是由宣太后和魏冉等人控制的。然而,魏冉并不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相反,魏冉为秦国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昭王十四年,魏相举白起,使代朝寿将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俘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史记·侯列传》

魏冉执政期间,多次击败三晋之国,为秦国开辟疆域,扩大土地。不仅如此,在长平战役中大放异彩的白起也得到了提升和重用,这些都可以算是魏冉的功绩,所以战功赫赫绝非信口雌黄。

范绥入秦,魏冉终于被怀疑了

本来魏冉和秦昭襄王相处得很好,魏冉继续为秦国开疆扩土,秦昭襄王继续实施他的王霸之业,直到范绥进秦。

范隋越来越亲近,用了好几年才重复。因为请间说:“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闻秦之有太后、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四贵准备,国家不危险,没有。为此,在四贵之下,所谓无王。”——《史记·范隋蔡泽传》

范隋进入秦朝后,首先批评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的土地攻击齐国城市是不合理的,秦昭襄王心中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然后,在掌握了秦王的信任后,再次阐述了魏冉等四贵的权力过大,导致秦国只闻到四贵,忽视了秦王的处境。

[img]185986[/img]

最终,秦昭襄王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怀疑,乃免相国,使泾阳之属全出关,封邑(《史记·侯列传》)。

秦昭襄王没有杀魏冉,只是把他赶回封地的原因

一、魏冉是秦王的叔叔,不可能有谋反之心

魏冉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也就是秦昭襄王的叔叔,很难向宣太后解释。有人可能会说,皇室之间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来都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的确,我不否认古代有杀父爱兄的情况,挺常见的。然而,这是一场涉及王位的大屠杀。魏冉和秦王之间没有这样的冲突。

与此同时,四贵中有两个是秦王的兄弟,其中一个是宣太后的中心。魏冉是极人臣,绝不是傻瓜,所以他绝对不可能有谋反的想法。这也是秦王放心的原因之一。

二、魏冉在私中对嬴姬有恩,于国对秦国有恩

秦昭襄王嬴姬原本只是送到燕国的质子(质子生活不好,燕国处于苦寒之地)。他会被送去当质子,说明他不受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的父亲)的宠爱,甚至不受宣太后的宠爱(宣太后本来想支持公子菲为王,但是被干涉了)。所以秦昭襄王的童年应该是相当悲惨的。

直到秦武王去世,嬴姬才被记得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坐在王位上。然而,刚坐在王位上的嬴姬一定很不安,这与他悲惨的童年和弱势有关。这时,魏冉站了起来。

朱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都灭之,威振秦国。

魏冉在公子姬最孤独无助的时候站了出来,为他扫清了障碍。公子姬会记在心里吗?我想是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善良,应该难以忘怀。况且还年轻的嬴姬(秦昭襄王即位时只有19岁)呢?

同时,作为一名臣子,魏冉矜业,恪守职责,提拔白起等奇才,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秦王没有理由杀了他。

结语

魏冉,在秦昭襄王初期,同宣太后控制了秦朝的政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导致中国人只知道宣太后和四贵,不知道秦王的情况。虽然魏冉有过错,但绝不是他的初衷。

想象一下,在战国时期,任何有才华的人都不愿意平凡。魏冉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渴望像公孙衍和张毅那样生气,诸侯害怕,安居乐业,世界熄灭(孟子滕文公下)。

所以,我觉得魏冉没有错。

与此同时,魏冉与许多结局悲惨的英雄不同,不仅仅是他有一层皇室亲戚的身份。

商鞅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冒犯了贵族和人民。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怒;白起,反复顶撞君王,不听君令,不顾秦军士兵的生命,不杀不足以祭祀英雄精神;吕不韦凭借“奇货可居”的历史成就,在宫廷里陷入了混乱,不分尊卑,不杀不足以振纲常。

而这些,魏冉都没有,他只是一个默默为秦国做出贡献的禹侯,秦王怎么有理由杀了他,又怎么能杀了他?


为什么功高震主的魏冉最终能善终?魏冉,功高震主,最后为什么能善终?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