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东将军中,罗统是一个典型的继承父亲的事业。他从小就受到家人的影响,聪明、有才华、雄心勃勃。他年轻时就在当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声誉。20岁时,他跟随孙权为苏州效力。30岁时,他因功被任命为部分将军。但遗憾的是,罗统在壮年时期每年都不好,英年早逝,在苏州后期的发展中没有表现出更大的成就。有兴趣的读者,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据《三国志罗传》《后汉书》记载,罗统出生在会稽县乌伤县,即浙江省金华与义务交界处。他的父亲罗军曾是汉末陈王刘宠的国相。罗俊文武双全,少年时是郡吏,能力出众,先后担任尚书郎、国相等职。在位期间,他兢兢业业,业绩突出,深受朝廷和当地人民的支持。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罗俊拒绝了袁术要粮的请求,被袁术派人秘密杀害,当时罗统只有五岁。父亲的去世无疑是对年轻罗统的沉重打击,但这一切对他来说还远未结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于生活的迫使,罗统的生母嫁给了罗俊的同事华韵为妾,八岁的罗统跟随家人回到了会稽县的家乡。旅行当天,罗统的母亲去送行。母子俩不情愿地互相告别后,罗统沉坐在车里,面对前方,不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了。仆人提醒罗统:“夫人还在。罗统说他不想增加母亲思念的痛苦,所以他不回头看她。
回到会稽的家乡后,罗统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尊敬和孝顺。后来,他的家乡发生了饥荒,远近的邻居过着吃不饱的生活。为了帮助他们,罗统减少了食物量,偷偷地帮助了邻居,使他的身体虚弱。罗统有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妹妹。她早年失去了父亲,没有孩子。她经常回到母亲家散步。
[img]185946[/img]
当她看到罗统如此虚弱时,她忍不住问为什么。经过几次询问,罗统告诉了她真相:“现在我们都在饥荒,连士大夫都填不饱肚子。我怎么能忍受一个人吃饭呢!姐姐说:“即便如此,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定要独自忍受这种痛苦呢?随后,罗统的妹妹从家里拿出自己的食物来帮忙,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母亲。罗统的母亲也很贤惠仁义。知道罗统的做法后,她也非常支持他,帮助罗统一起分享救济。因此,年轻的罗统逐渐在当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声誉。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罗通并没有被童年家庭的巨大变化所击倒,而是表现出了比普通人更强的生存斗志。毫无疑问,他在青春期表现出宽广的抱负和崇高的抱负。二十岁时,他正式开始建功立业。
据《三国志骆统传》记载,建安十七年(公元二十一二年),二十岁的骆统被孙权任命为乌程国相。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汉代的国相是侯国最高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相当于现任市长。在乌程县期间,他关心民情,努力工作,使该县居民迅速超过1万户,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孙权感叹自己的治理能力,“叫功曹,骑都尉”,并把侄女嫁给了他。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罗统更加积极负责,更加感恩。通过对人民情况的实地考察,他不断向孙权提供切实可行的执政建议,并多次被采纳。他的职位在工作中不断变化,被提升为忠诚的中郎将军,领导3000名士兵和马匹。后来凌统死后,又接管了凌统的士卒。通过罗统的简历,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地方治理上取得的,而对外作战的亮点主要是两次。
据《三国志罗传》记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罗统跟随鲁迅参加夷陵战役,并在其中取得了战功。战后,罗统被晋封为偏将军。这时,罗统才30岁。在这场战争中,尤其有价值的是他的长远眼光,很快就看穿了曹魏南征的阴谋。
夷陵之战胜利后,东吴诸将请命趁机攻打刘备。罗统和鲁迅、朱然等将军一起向孙权提出建议,并立即停止了继续攻打蜀国和曹魏的建议。这一建议最终被孙权采纳,罗统再次作为随将部出征,跟随朱桓抵御曹仁大军。罗统与严圭共同打败了偷袭中洲的魏军,杀死了魏将常雕。战后授功,“封新阳亭侯,后为助须督”。
[img]185947[/img]
这两场战斗是罗统一生中唯一的对外战斗。虽然他没有太大的表现,但他也足以展示自己的文武才华。当罗统取得巨大成就时,他突然发生了变化,“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公元228年)中风”。在罗统的一生中,遗憾的是,他20岁成为市长,30岁晋升为将军,36岁英年早逝!
罗统的一生是怎样的,他年轻时就表现出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