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三大案件。我想每个人都听说过。这三起案件本身并没有掀起一波惊天动地的浪潮,但它们标志着明朝混乱的开始。要和大家谈谈的是明光宗李康妃(以下简称李康妃)三大案件之一的主角。
位份不高 胆子却不小
明光宗朱常洛的妃嫔李康妃,是的,是“一月皇帝”朱常洛,万历皇帝的儿子。
虽然朱常洛皇帝只当了一个月,但还是有几个妃子。李康妃刚到朱常洛服侍时,只是一个侍者。
[img]185820[/img]
无论如何,她在后宫的地位都不高。在她之上,有孝元皇后郭氏、当时才华横溢的孝和皇后王氏、另一位李选侍(李庄妃、东李)。地位不高,但恩宠高于其他几个人。
庄妃李氏,也就是所谓的东李者也。仁慈寡言笑,位居西李前,但宠不得。( 《 明史列传第二)
李康妃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她的儿子朱由模年轻早逝,只有她的女儿乐安公主朱徽缇幸存下来。凭借她的美貌和诡计,她赢得了朱常洛的青睐。当然,她不知道什么是克制和谦逊。相反,她很傲慢。
万历四十一年,朱常洛的原配郭去世,王才人(明朝朱由校生母)成为太子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性。虽然王才人有儿子,但他已经失去了对朱常洛的宠爱。因此,李康妃经常依靠王子的宠爱来欺负王才人。有一次,他们甚至打架。
王氏失宠,李康妃有宠,这次的结果自然是王氏只能无处伸冤,应该是憋着这口气。不久,王氏悲愤而终。临终遗言:
临崩时,托写遗言云:与西李娘娘有敌人,良相也执笔。
此后,李康妃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获得了王才之子朱由校的监护权。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这个光明的家庭的心不止一点啊。此外,让与生母有仇恨,间接杀死母亲的女人来抚养自己,朱常洛这波“不朽”操作让人们想给他一张黑色的问号脸!与此同时,不难解释为什么明西宗从小就信任和依赖乳母客户,有这样一个养母,不如乳母好!
女主角“移宫案”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去世,王子朱常洛即位,即明光宗。
作为明光宗最喜欢的妃子和长子的养母,李康妃认为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毕竟,郭和长子的生母都去世了,西李(李康妃)和东李(李庄妃)的地位相当,但李康妃的宠爱高于李庄妃。此外,她还与万历皇帝的宠物妃郑贵妃勾结,认为女王的地位已经稳定了。
[img]185821[/img]
明光宗此时已经生病了,受不了这两个女人的唠叨,所以她想先把李康妃封为贵妃。习惯了被宠坏和傲慢的李康妃不依赖她,所以她不得不把她列为光宗皇后。此时,礼部尚书以太后、元妃等人的死后头衔尚未得到尊重,推迟了立后事宜。
首先,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被封为皇后,郭元妃和王才被封为皇后。所有的礼物都没有完成,贵妃的封也应该在后面。既有圣旨,又有保护圣储的功劳,即如先所定期,也是必不可少的。(《明史列传》)
李康妃无法反驳这个理由。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朱常洛很快就去世了,前后只有一个月。
这一切都让李康妃措手不及,自己什么都没捞,明光宗就死了。此时,她的身份仍然只是一个选侍者,新君朱由校的养母。于公,她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于私,她不是新君的生母。这让一向被宠坏的李康妃不高兴,于是她抓住了朱由校,留在乾清宫。同时,作为养母,她让大臣们先给自己看奏折,然后把它们转给朱由校,就像要后宫干政一样。
熟悉明朝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的后妃一般出身普通,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各种家庭和高贵后妃。这是为了从前朝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为了避免后宫和外戚干政,明朝的后妃只需要一个好家庭的女孩。
李康妃的举动引起了朝臣们的强烈不满。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终于见到了朱由校,并成功地“救”了他,成功地登上了王位。
登基后,朱由的思想和对父亲的孝顺没有惩罚李康妃,仍然没有给她一个头衔和权力。与此同时,她被命令搬到仁寿殿养老。最后,在大家的压力下,李康妃别无选择,只能抱着皇八女搬到宫里。
巴结客魏集团 活在世得善终
朱由校在位期间,朝廷大事基本掌握在魏忠贤手中,后宫有他的乳母客氏兴风作。客人和魏又勾结在一起,大权在握,权势汹涌。
而李康妃恰好和客、魏关系很好,尤其是魏忠贤。移宫案时,当时叫李进忠的魏忠贤还是她身边的心腹。看到客魏的权力,李康妃很有眼色地讨好了他们。
[img]185822[/img]
或者读了以前的主仆之情,魏忠贤拉拔了她。天启四年后,在魏忠贤的指示下,迷茫的明喜宗似乎失忆了。他忘记了李是如何欺负和杀害他的生母的,以及他小时候是如何虐待自己的。他甚至下令尊重李为康妃。同时,他宣布之前的事情与她无关。李是无辜的。
魏忠贤乱政。四年封选侍为康妃。五年修《三朝要典》,涟漪、光斗等都得罪死亡,复召继春,与前旨大不相同。(明史)
李康妃抱着客魏的大腿,在天启朝过着非常滋润的生活,但她没有参与客魏集团的重要事件,也没有获得权力,只是讨好了他们。明朝皇帝去世,崇祯皇帝登基,清算客魏集团时,李康妃侥幸逃脱。虽然李康妃已经抚养崇祯皇帝一段时间了,但崇祯皇帝非常讨厌她。因此,虽然没有清算的恶行,但她没有给她任何尊重和后宫权力。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妃和许多宫女太监自杀。按照李康妃的性格,自然没有那么高的气节。她先是被李自成俘虏,清军入关后,又落入清军手中。为了赢得好名声,清朝支持这些不能掀起任何风暴的前朝遗妃。直到康熙十三年,80多岁的李康妃去世。
看了李康妃的介绍,她是一个典型的胆小、欺软怕硬、贪生怕死的形象。
依靠明光宗的宠爱,欺负其他后妃,间接杀死了明光宗的生母王才;想坐在中宫,不想明光宗死让她措手不及;明光宗死后,她想拥有皇后的尊重,依靠乾清宫,胁迫新君,但在各方的压力下,没有智慧操作,最终失败;看到他们以前的心和腹部权力,也不在乎面子和身份来讨好,只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
有很多想法,但没有平等的高智商,最终无法实现任何重大事件。如果李康妃和她的“宫廷移民案”被放置在朝廷的繁荣时期,它可能只是一个小浪花,但在混乱的明末,它是一个巨大的浪潮,成为压垮明朝的稻草之一。
移宫案是怎么回事?李康妃在这个案子里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