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明朝“抗日第一女将”是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虽然中国古代历史长期以来一直以男性为主,但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仍然有大量的女性英雄,而明朝广西壮族的瓦氏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在广西当地官员家庭。丈夫因叛乱被杀后,她不仅承担了治理当地的责任,而且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许多成就,被称为“第二产品夫人”,并享有“抗日第一女将军”的美誉。
出身土官之家,丈夫被杀后,主政地方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出生于明朝宏治九年(1496年)。他的父亲岑章是直隶州的土官(明朝少数民族的官职)。与“门不出,门不走”的汉族妇女不同,出身土家的岑花从小聪明好学,不仅读诗读书,还练武术,精通兵法。
[img]185187[/img]
成年后,岑花嫁给了田州(今广西田阳县)的土官岑孟,改名为“瓦氏”。作为当地的土官,岑孟有点霸气,拒绝接受朝廷。当弘治皇帝朱在位时,他曾经用一张诏书将其降级为平海卫千户(今福建莆田)。直到正德三年(1508年),他才贿赂刘瑾回到田州担任田州知州。
正德七年(1512年),岑猛带领乡镇勇士参与镇压江西华林起义军。岑猛因为他的功劳被提升为指挥同知,但他仍然不满意。他打算通过续保获得更大的成就。结果,他被看穿了。从那时起,岑猛的心理开始改变。他不仅不服从上级的控制,而且还带着下属的勇敢行事。
嘉靖二年(1523年),岑猛甚至带领乡勇公开攻打泗城(现在是广西百色),已经形同谋反了。然而,对于广西的少数民族来说,朝廷仍然更加谨慎,因此他没有立即受到惩罚。直到嘉靖五年(1526年),朝廷才以反复入侵邻里部门的名义派兵围剿他。岑猛和他的儿子岑邦彦第二年就被打败了。
岑猛死后,孙岑芝继承了自己的地位,但由于岑芝还年轻,瓦氏夫人代表他负责知州事务。嘉靖29年(1550年),岑芝被朝廷调到海南岛镇压黎族叛乱,死于海南。于是,瓦氏夫人承担起抚养岑芝儿子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继续负责国内政务。
[img]185188[/img]
瓦夫人一路走来,命运坎坷。然而,在田州的两次统治期间,他克己锐志,善理州政。“凡州的利益是规划,内外令人敬畏”,既稳定了社会秩序,又积极发展了农业生产、建义学、兴教育,使人民安居乐业,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支持。
替重孙率兵抵抗日寇,因功加封“二品夫人”
明朝嘉靖年间,日本患者严重,卫生中心官兵战斗力极其有限。因此,朝廷经常派出“狼兵”参加战斗。嘉靖33年(1554年),明朝任命兵部尚书张静为东南国务部长,负责东南镇压日本。张静随后派来自世界各地的狼兵前往前线参战。
当时,田州土官岑大禄和岑大寿也在征兵中。为了避免两个孙子重蹈孙子岑芝的覆辙,瓦氏要求督府允许她亲自带兵到江浙一线征服日本,理由是岑大禄兄弟年轻时不能担任军事职务。督府知道瓦氏有勇气有威望,便准其邀请,并授予“女官参军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
嘉靖34年4月初五(1555年),瓦氏命令到泾泾镇截击日本海盗。因为敌人少,被敌人包围,战斗激烈。钟福、黄伟等14人头目阵亡。瓦氏非常生气,亲自披着舞刀。在突然的战斗中,他的马尾鬃被拔出来,血淋淋地战斗着。
[img]185189[/img]
同年4月28日,平望奔王江泾(嘉兴县北州)的日本海盗参与了对日本海盗的追击和围剿,大约有3000多名海盗和溺水者被斩首。5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再次被瓦氏击败。6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夺得日本第300多级,烧毁了30多艘海盗船。
据《明史》记载,“(嘉靖)34年,田州土官妇瓦氏应调至苏州镇压日本,隶属于总兵余大猷。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励。”由于瓦氏抗日有功,被朝廷命名为“二品夫人”,这也是“瓦氏夫人”这个名字的来源。
不久之后,主战总督张静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地告老归乡。不久之后,他去世了,享年59岁。1989年,广西百色市田州镇(现田阳)附近的村民在龙平村豆屯鱼塘旁找到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前明嘉靖特别封臣岑门瓦太君墓”,这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记忆。
明朝【抗日第一女将】是谁?瓦氏夫人一生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