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第一年(618年),唐军在浅水原战争中惨败。这是秦王李世民辉煌军事生涯中唯一的“黑人历史”。许多半吊子和恶意的人把浅水原战争视为所谓的“历史真理”,这可以被称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典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浅水原战争的失败提高了李世民在唐军中的地位。
[img]185063[/img]
在李渊进入关中的同时,薛举和薛仁高的父子在陇西崛起。武德元年(618年),薛举率领主力进攻唐朝。唐高祖李渊任命秦王李世民为总指挥,刘文静、屈突通、尹开山为副总指挥,率领军队与薛举作战。李世民只有20岁,这是他第一次完全独立地指挥战争。
李渊任命的一线指挥团队可能是担心儿子年轻,知识渊博,借鉴了隋文帝灭陈之战的经验。隋文帝灭陈之战时,晋王杨光虽然是最高指挥官,但实际指挥由副指挥官高炯负责,前线作战是韩擒虎、何若毕、杨素。隋军从井里拉出陈后主时,最高指挥官杨光甚至没有看到长江。
[img]185064[/img]
与杨光类似,李世民这次并没有掌握唐军的全部指挥权,部分指挥权掌握在刘文静、屈突通、尹开山手中。与杨光不同的是,李世民已经是一个经历了许多恶战的将军,并真正领先。李世民一直站在前线,刘文静、屈突通、尹开山也没有条件行使指挥权。
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唐军将薛举拖入了一场非常不利的对抗消耗战,薛举的崩溃就在眼前。然而,李世民在这个关键时刻病倒了,不得不把指挥权交给刘文静和尹开山。在交出指挥权之前,李世民要求刘文静和尹开山作为最高指挥官继续坚持下去,不要进攻。
[img]185065[/img]
李世民并没有控制前线指挥团队的所有指挥权。刘文静的态度是:秦王自然想在指挥部给秦王一张脸,秦王不在指挥部。因此,刘文静和尹开山没有按照李世民的命令继续坚持下去,而是采取了主动,导致唐军在浅水原战役中惨败。
浅水原之战的惨败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李渊再也不敢在前线分权了。从那以后,李世民每次出战都获得了完整的最高指挥权;第二,虽然老将会对李世民提出意见,但他们再也不敢违反李世民的命令。李世民在唐军的地位大大提高。
为什么浅水原之战会失败?对李世民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