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有一种鲜艳的色彩被人们津津乐道。这种鲜艳的色彩是西楚霸王项羽和一代美女于吉的故事。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小说、电视剧、电影、京剧等,但事实上,于吉本人总是笼罩在一层迷雾中。
事实上,关于项羽和于姬的历史记录很少。很多故事都是后人附会的,包括著名的《霸王别姬》。在这种神秘的气氛中,我们不得不提出几个问题,比如于姬姓什么,她和项羽的关系,为什么后人会给他们这么多故事?
有美人名虞。-《史记项羽本纪》有美人姓虞。-《汉书项羽传》
虞姬第一次见到史书是通过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用了一句话“有美人名虞”。仅从这句话来看,太史公并没有指出“虞姬”的姓氏,只说她“叫虞姬”,而“虞姬”是后人对她的习称,“姬”是对女人的称呼。当然,也有人认为虞姬是姬名虞,先秦时期一般称女子为先名后姓,但史书上没有记载,说她姓姬,真是牵强。
然而,在《汉书项羽传》中,又称于吉的“姓于”,与“名于”大不相同。如果是于吉,用于“于吉”称呼她至少在古人的习惯上没有错,但这种史书内部的记录误差其实很难辨别。修改史书时引用的史料是什么?现在几乎不可能测试。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史记》中的记录更可信。
[img]181494[/img]
原因有三:
司马迁移《史记》时,楚汉争霸时期的许多当事人或后代仍然存在,包括项羽的亲属,这是汉书无法比拟的。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和班氏的《汉书项羽传》在立场上有很大的不同。《史记》是一部传统史,而《汉书》是一部断代史。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一本三皇五帝的大书,本质上不是专门写本朝史。与专门描述汉代的《汉书》相比,司马迁的立场更客观。然而,它的官方背景非常强大,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与立场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将项羽列入皇帝的本纪,而班氏则将项羽列入诸侯臣子的传记。从立场上看,司马迁的叙述相对客观。
项羽的《盖下歌》中有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兮不死。不死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怎么办!“,在阅读楚国屈原的《离骚》、《天问》、《诗经》等先秦文学作品时,笔者发现以姓代人的情况很少,但以名代人的情况要多得多。“虞”是项羽在《盖下歌》语境中对这位美人的称呼,如果这样理解,“名虞”还是比“姓虞”更合适。(为方便写作,还是叫虞姬。)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马名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作诗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不逝。追不死兮可可奈何,虞兮虞西奈若如何!歌数,美人和之。项王哭了几行,左右都哭,不能仰望。—《史记项羽本纪》
[img]181495[/img]
项羽在写《盖下歌》之前遇到了“四面楚歌”。他担心自己会在账户里喝酒。这时,司马迁引出了这位名叫于的美女。随后,太史公用了“常幸从”,这意味着他经常被项王宠坏,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于吉和项王之间的关系。
《史记》和《汉书》都没有提到秦汉时期的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内眷。司马迁特别尊重的大人物项王并没有说他的公主或其他家庭成员。他只是说有这样一位美女,这给了后人很多想象和描述的空间。在许多作品中,玉姬被描述为项王的公主,但如果她真的是公主,那就是项羽的主房间,事实上,司马迁可以直接写出她是项公主。为什么她被称为“美人”?“常幸从”这个词似乎表明这个女人的地位不应该很高,妾室的可能性更大。太史在《史记》中公开,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历史事件。许多文字都很有穿透力。当然,既然司马公说得很模糊,就不敢一概而论于姬是公主还是妾。
接下来,著名的《盖下歌》出现了。项王作《盖下歌》,于姬和之。由此可见,于姬也应该是一个受过深厚教育的女人。毕竟和诗还是需要相当大的文学功底的。汉代杂史《楚汉春秋》说,于姬和说:“汉兵已经省略了,四面楚歌。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结合前后语境,虞姬的最终命运应该是自尽,这就是京剧中的那首歌《霸王别姬》。(关于五言诗的出现,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五言诗出现在汉代,很多人认为《和山下歌》可能是后人的附会)
到目前为止,虞姬在《史记》中的所有记载都已经显示出来。除了《名虞》和《姓虞》在《汉书》中的区别外,其他记载都是直接继承的《史记》,也就是说,虞姬的所有记载都只有几个十字,但虞姬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虞姬在各种版本中演绎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什么这样一个在历史记载中说几句话的人会受到古今作家的青睐?
[img]181496[/img]
不管虞姬的“姓”和“名”是什么,不管她和项王的关系如何,她都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很多粉丝看剧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期待团圆的结局,但往往会更加关注剧中的悲剧人物。事实上,这些悲剧人物往往会引起人们的遗憾。项羽是一个悲剧英雄,不屈不挠,于姬无法逃脱美丽的命运。
史书中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个深情、正义、才华横溢的女人的形象。一个能让濒临绝境的英雄还在思念的女人,也是史书的简单,给了后人创作的空间。在古代,这么多人关注于虞姬,这与人们对项羽的关注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悲剧性的英雄,“拔山,生气”,让很多人感慨,杜牧曾经说过“江东的孩子多才多艺,卷土重来是未知的”。李清照还说:“到目前为止,我想项羽,拒绝过江东。”这些诗都表达了古人对西楚霸王生活经历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叹。
正是项羽的高度关注,于吉才有了被幻化的可能。秦汉乱世的美,为这段宏伟的历史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英雄美女的故事层出不穷,商有帝辛和妲己,周有楚庄王和范姬...这些故事讲述了历史的传说。逝去的虞姬,乌江岸边自杀的项羽,这对英雄美女终于在地下相聚,虽然他们离开了,但他们的故事还在流传。
虞姬的名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她能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