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时代的断层感”。秦始皇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有史料记载。另一方面,除了秦末乱世,汉高祖刘邦的人生是“一片空白”。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而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据说是公元前247年),两人相差只有三岁。
[img]178855[/img]
如果不是历史时间线,很难想象刘邦还是和吕不韦、王坚、战国四君子同时代的人物。
从后世的历史来看,战国时期似乎与汉朝相去甚远,但事实上,战国时期的结束和汉朝的建立只持续了20多年。
自出生以来,秦始皇嬴政就是“顶尖贵族”。
当时,吕不韦“奇货可居”,投资秦异人,即后来秦庄襄王、嬴政的地位,以及身上的目光,这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后来秦庄襄王去世,嬴政十三岁成为秦王,此时的秦国,已经是最强的国家,统领世界,只是时间问题。
你能想到这个时候民间有一个落魄的贵族后裔吗?他只有10岁,但几十年后,他将开创一个朝代,北御匈奴,南统中原。他是刘邦,但在这个时候,他远没有那么强大。
刘邦,祖上也是贵族,据说是为士大夫之后。
刘邦的祖父刘荣被称为“丰公”。他曾任丰县长(战国时期相当于县长的官职,当时的头衔不是县长)。后来,战争全家迁徙,最终离开了风险。
自刘荣的儿子刘易以来,刘荣的“贵族”特权几乎消失了。刘易已经开始了“农业”的生活。农业意味着平民的生活。如果刘荣的家庭有多特别,也许刘荣留下的财产有足够的后代来照顾他们的关系。
[img]178856[/img]
于是刘邦后来成了沛县的亭长,但这个官职,和正儿八经的士大夫,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刘邦记载的最清晰的史书是《史记》和《汉书》,但这些史书都有一个特点,没有写出战国末年刘邦和秦朝中早期刘邦的经历。
相反,记载秦末乱世的刘邦,这些记载,大部分功臣都是“沛县人”,从而在他们的“列传”中得到。
为什么刘邦的“历史脉络”有如此明显的断层?
最有可能的是刘邦不想炒作渲染,其实刘邦的故事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他在沛县喝酒吹牛,和刘肥的生母曹“私通”,看起来那么“顽皮”。就连萧何当年也说过,刘季(刘邦的名字)就是喜欢吹牛,嘴边没有门。
当时,始皇帝的车队滚滚而过。作为一名平民,刘邦跪在地上,看着秦始皇在车队面前的威严、英明、神武。刘邦不禁感叹,大丈夫应该是这样。这也是刘邦和嬴政历史上“最接近”的时候。
两人没有语言接触,或者秦始皇没有看刘邦,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见过秦始皇。
[img]178857[/img]
看到秦始皇,刘邦叹了口气,不年轻,不是那种年轻的话,而是来自一个同龄人对另一个同龄人的仰望。
两个人的身份差距太大,怎么看都谈不上关系。
在《史记》中,刘邦正式出现的场景是秦末乱世。
刘邦有一个弟弟刘交。当时他已经离开沛县出去学习了。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刘家有能力让刘交学习,这意味着家庭仍然有一定的实力。刘邦的“亭长”和萧何的友谊绝对不是偶然的。
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在河北省邢台市死亡。后来,胡亥成为了一位新君。世界震惊了。有兴趣的人知道六国贵族即将卷土重来。这里的有兴趣的人可能不包括刘邦,但他迷茫地走上了这条路。
刘邦“出现”时,已经是一个没有秦始皇的时代了。
他的终身对手被后人视为“项羽”,项羽是大秦的“掘墓者”。在秦朝张寒率领大秦最后20多万国运的战争中,项羽击败了大秦的防线,刘邦此时正在捡便宜货,骑马直奔关中,接受了子婴的投降。
为什么没有和秦始皇同时代的感觉?
也就是说,刘邦的崛起太顺利了,人们忘记了秦三世向刘邦投降,让人们忘记秦三世是秦始皇的“后代”。
此外,另一个最大的主要原因是秦朝和汉朝的社会形式非常不同。虽然它在时间轴上表现出连接上下的状态,但事实上,秦朝和汉朝是两个差距很大的时代。
秦朝是开天辟地的,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混乱,秦朝朝堂非常明白,分封制存在弊端。
与周天子以“联盟”打败殷商的方式不同,秦国以自己的力量征服了世界,秦国建立了“霸权”、朝代“皇权至上”的实力,秦朝就有了郡县制。
县制意味着诸侯王的消失,但在汉初,刘邦遇到了周武王的困境,即只能依靠其他诸侯王的力量征服世界,成功后实行“分封制”。
但事实上,汉初也存在叛乱、分离等问题,这本质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复。顾名思义,刘邦创造的时代延续了春秋战国时期,精致地“跳过”了秦朝。就连刘邦本人也死于“分封”制度的缺点。
在刘邦创造的制度上,只有少数与秦朝重叠,因此汉高祖刘邦与秦始皇嬴政的“联系”较弱。
时代给人的感觉是两个时代,两个时代的创造者,给别人的感觉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但事实上,刘邦曾经见过秦始皇。
[img]178858[/img]
无论是秦朝始皇帝,还是汉朝太祖刘邦,秦汉缺乏“史料”,从正史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历史轮廓其实有些模糊,承担的过程非常笼统。
不像后世的“隋唐”交替,也不像后世的“明清交替”,即使发生在两个朝代的斗争中,发生的事情也被详细清晰地记录下来。
最后,从“普观”的角度来看,刘邦和秦始皇被普遍认为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归根结底,是刘邦的存在掩盖了他们的光芒。
始皇帝被后来的皇帝视为“祖先”,甚至刘邦也认为封建统一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其成就是无与伦比的。
在秦始皇仍然存在的时代,刘邦的人生轨迹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比较的。只有当始皇去世时,其他角色才能脱颖而出。
两人相差三岁,但从能力、成就、出身等因素来看,在战国末期的社会里,这是两个时代的人。
当时,贵族至高无上,平民就像蚂蚁。即使在一个时代,也不可能有关系。事实上,刘邦和秦始皇之间没有政治交集。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同时代的领导者。
当然,刘邦成为皇帝,后人一直认为“运气”更大,更极端的人认为刘邦是“捡大便宜”,只是一路成为皇帝。
[img]178859[/img]
久而久之,刘邦就成了比较“侥幸”的形象,与六国中统一的嬴政没有什么不同,更是无法比拟。
但前人毕竟是前人,后人怎么说怎么看,他们确实创造了一个时代。
秦始皇和刘邦相差三岁 为什么两个人会有断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