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阳内阁是指明代“台阁体”诗歌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都是历史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担任台阁重要大臣。正统时,他们增加了学士衔辅政,被称为“三阳内阁”。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177355[/img]
在担任辅臣期间,他们稳定了边防,整顿了官员治理,发展了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繁荣的轨道发展,明朝阁臣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原来的皇帝办事员变成了总理的辅臣。因此,他们被历史学家视为著名的大臣。
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诗歌在内容上赞美道德,粉饰现实;艺术追求雅正,流于平实。从永乐到成化,明代文坛几乎垄断了台阁。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习能力,杨荣有才华,杨溥有雅操。它也被称为住宅和“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评价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至1444年4月2日),名寓,字士奇,东里,字行。江西省吉安市府泰和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初重臣学者。
杨士奇少年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时入仕,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历经五朝,在内阁为辅臣40多年,任首辅21年,与杨荣、杨溥一起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住地,时人称之为“西杨”,并以“学行”而闻名,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后来,他因为儿子的暴力杀人而回到了家乡,所以他不能担心。
[img]177356[/img]
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80岁。获得左柱国、太师、“文贞”称号。
杨荣(1372年1月4日至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他被称为政治家、作家和内阁首辅。他和杨士奇、杨溥一起被称为“三杨”。因为他们住在哪里,他们被称为“东杨”。
建文两年(1400年),杨荣金石和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迪即位后,杨荣受到赏识,入阁,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为首辅。朱迪去世后,他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到位,拜太子少傅、金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之后,他跟随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旭的叛乱。
宣德十年(1435年),晋升为少爷。明英宗即位后,他和杨士奇同心协助。正统三年(1438年),杨荣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去世,70岁,送光禄医生、左柱国、太师、文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历代皇庙献祭。
[img]177357[/img]
杨荣警察敏感,善于观察文字和颜色,尤其是在明朝成为祖先时。在文渊阁工作了38年,他可以打破,成熟,特别擅长规划边防事务。历史上被称为“轻松、决心”,被比作唐朝的姚崇。杨荣不仅重视武术,而且很擅长诗歌。他和杨士奇、杨溥一起唱歌,是“台阁体”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后北记》、《杨文敏集》等。
杨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济,名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初,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住地而被称为“南杨”。
建文两年(1400年),杨溥登上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王子洗马,侍奉王子朱高炽(明仁宗)。后来因为汉王朱高旭被陷害,被关进诏狱。他仍然在监狱里努力学习,从不间断。十年来,他多次阅读历史书籍。
仁宗即位,杨溥被释放出狱,授予翰林学士学位。仁宗建红文阁,命令杨溥掌阁事务,立即晋升为太常寺卿。明宣宗即位后,他进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一起工作。宣德九年(1434年),升礼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他与杨士奇和杨荣同心协助。
正统三年(1438年),升王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在内阁工作了16年,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1444-1446年)。他有“相度”,谨慎,有时甚至上朝的时候总是低头跟着墙走。晚年,我看到王震的权力恢复了,但我无能为力。
[img]177358[/img]
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年七十五。获得特进光禄医生、左柱国、太师称号“文定”。有《杨文定公诗集》、《杨文定公奏疏》等传世。
杨士奇、杨荣、杨溥有什么经历?为什么叫[三杨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