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预
景耀四年(261年)的一天,季汉老臣廖华邀请同为季汉老臣的宗预拜访诸葛武侯之子诸葛瞻。然而,宗预对廖华说:“我已经等了70多年了,我被偷了,但我没有死耳朵。为什么要让年轻一代头皮屑造邪?”因此,宗预没有拜访诸葛瞻,这也是宗预在史书记载中留下的最后一个故事。
[img]176795[/img]
当时,诸葛瞻是初统朝事的季汉都,宗预早年依靠诸葛武侯的赏识和提拔,突破了仕途发展的瓶颈。他成为诸葛武侯多年的总理府主簿,后来晋升为参军和右中郎将。宗预拜访诸葛瞻没有错,那么宗预为什么不愿意拜访诸葛武侯之子诸葛瞻呢?
诸葛武侯去世后,季汉逐渐衰落。季汉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季汉最终“入其朝,不理直言;经过它的野生,人们有菜”。在这种情况下,季汉的士人越来越怀念诸葛武侯的统治时代。诸葛瞻出官后,士人民把季汉复兴的希望寄托在诸葛瞻身上。
[img]176796[/img]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每次季汉实施好政策,即使政策与诸葛瞻无关,学者们也会说:“葛侯(诸葛瞻)的所作所为”。此外,诸葛瞻是刘禅的女婿,他“工作、书法、绘画、知识渊博”。当然,很少有人敢批评诸葛瞻。因此,诸葛瞻不工作,但能受到表扬,但他不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批评。
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这种看似美好的环境对年轻人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更何况诸葛瞻还有“嫌早成,恐怕不是重器耳(诸葛武侯语)”的缺点。据史书记载,诸葛瞻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有的看不起季汉的其他重要大臣和老大臣。诸葛瞻的成长被宗预看到。
[img]176797[/img]
正因为如此,宗预不愿意拜访诸葛瞻,并建议廖华不要去。宗预一方面表达了对诸葛瞻的不满,想提醒诸葛瞻改正;另一方面,他对季汉的未来感到失望和悲观。毕竟,诸葛瞻是诸葛武侯老部年老体衰的最后希望。
拜访诸葛瞻没有错,宗预为什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