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每一代开国皇帝都竭尽全力要求后世皇帝没有大功就不封爵,而异姓则不封王,但基本上都被后来者嘲笑。不要说正常人,连太监都是王子,其中唐朝最猖獗,比如李辅国;宋代著名宦官童贯也是如此。然而,第一个太监王爷既不是李辅国,也不是童贯,而是宗爱。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宗爱,很多人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的确,他所处的时代也是我们很多人不熟悉的时代——南北朝。而他,在这个乱世中解锁了一个成就——宦官也可以封王!在宗爱之前,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宦官皇帝,那就是曹腾。曹腾作为曹操的祖父,曹嵩的养父,曹丕称帝后被追封为魏高帝。但曹腾死了很多年才被追封,毕竟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待遇。而能活着穿王袍的宦官,属于北魏的权宦宗爱先生。
[img]176750[/img]
宗爱先生,原本是正常人,犯罪后去世,然后入宫为宦官。然而,这家伙非常能干,善于为皇帝服务,舒适地为拓跋涛服务。因此,他逐渐成为北魏宫廷著名的弄臣,早早被封为秦郡公。
北魏虽然是胡人政权,但对汉人文化的接受度很高,一直有太子监国的制度,拓跋涛也不例外。当时宗爱与监国王子拓跋晃的关系相当不和谐,于是抓住机会诬告王子的东宫臣子涉嫌谋反,最终导致王子周围的大臣纷纷落马,王子在恐惧中沮丧地死去。
王子死后,拓跋涛极度后悔,逐渐表现出对宗爱的不满。宦官看到这一点,干脆干掉了皇帝的事。你以为结束了吗?没有。当屠夫想支持新皇帝时,宗爱杀死了三个屠夫,他把与自己关系良好的南安王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
南安王拓拔余继位后,起初非常感谢宗爱,让他掌管整个中心,并将他命名为冯毅王。在这方面,宗爱终于实现了他以前的赵高、十常侍、刘瑾、魏忠贤等人都没有实现的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封王!
可以合理地说,杀死老皇帝和三个宰辅大臣,被新皇帝封为国王,已经满意了吗?宗爱先生摇摇头:不,还没有!更疯狂的是,当无根王爷觉得拓拔余厌倦了自己时,他立即开始杀死拓拔余。只是这次他没能骄傲多久,其他大臣立即推荐拓跋晃之子拓跋军继位。新皇帝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摧毁曾经伤害父亲英年早逝的太监的门。
一代权宦结束了。说起来,宗爱真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异数。从汉灵帝去世后袁绍杀宦官,到安史之乱后宦官执掌唐朝神策军,近600年来,中国只有两个权宦,一个是蜀汉的黄浩,一个是宗爱。如果把时间缩短到两晋南北朝三百年,只有宗爱这么厉害。
说到废除皇帝的“造诣”,宗爱是前所未有的——他杀死了两位皇帝(拓跋涛和拓跋余)。在他以前的宦官中,只有赵高有杀皇帝的记录;在他之后的宦官中,只有唐朝的宦官才有杀皇帝的记录,只有一个;至于王震、刘瑾和魏忠贤之后的流动,他们只是皇室的一只狗。他们可以用宽手指杀死他们。
就这样一个“恶奴”,直接谋杀了两位皇帝,间接杀死了一位皇帝(拓跋晃死后被追封为恭宗),他的死亡非常迅速。当拓跋余被杀时,宗爱想成为另一位皇帝。结果,属于拓跋摇之子拓跋军的刘尼、陆丽等人知道后,他们用禁军摧毁了宗爱的五族。这样一位曾经权倾天下的秦郡公、冯奕王,被几位不算太高级的官员杀死。
历史书很少有关于宗爱的突然昂贵和快速死亡的书籍;历代历史学家很难对这位曾经在北魏政坛掀起血腥风暴的宦官感兴趣。在这里,我只想提一个关于宗爱迅速死亡的假设,那就是宗爱是汉人,刘尼等人是鲜卑人。
很难说宗爱是不是汉人,但宗是汉姓,却是事实(比如同时期南朝名将宗哈)。即使孝文帝后来改革,也没有把任何鲜卑大姓改成“宗”。而且在北魏,鲜卑人是上等人,想上马打仗。估计很少有人愿意进宫做宦官。只有汉人才能做这种端尿盆伺候人的工作。
然而,陆丽、刘尼等,却是地道的鲜卑人。这个名字在《魏书》中,也是孝文帝改革造成的,在此之前,他们应该叫步六孤丽,独孤尼才对。一群鲜卑贵族,看着一个汉族太监在北魏宫呼风唤雨,心中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宗爱先后杀死了两位皇帝,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军事权力。据估计,这也是他的汉族身份,他无法将手伸进鲜卑人的禁区——军队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当刘尼等人发动军队时,宗爱立刻束手就擒。
[img]176751[/img]
@ 还有一个证据——继位的文成帝拓跋军和后来的献文帝拓跋弘,在宗爱死后,对汉人入朝一直很冷淡。虽然里面有拓跋韬大屠杀崔氏的影子,但是否有宗爱的阴影还不得而知。当北方宫廷剧烈动荡时,南朝保持了意想不到的克制,没有向北发动进攻。这并不是说宋文帝不想北伐。当他正在磨刀霍霍准备第三次北伐时,他被一个突然的变化击倒了。
事实上,这位体弱多病的皇帝,依靠钢铁的一般意志和权力来治理国家,已经不是第一次病入膏肓了。在最后一次严重的疾病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亲戚们感到快乐,让北魏上下狂喜。
第一个封王太监:宗爱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