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煮”,范蠡告诫人们,事情成功了,那些做出贡献的人会被主人杀死。
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反例是一代圣君李世民。没有“宣武门之变”,李世民就无法成功登基称帝。这一事件是李世民登基称帝的转折点。
政变的成功离不开李世民的许多心腹人员,如长孙无忌、杜如晦、方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段志玄、独孤彦云、候君集、张公谨、徐世积等。
[img]176491[/img]
李世民登基后,重用这些心腹为肱股之臣,创造了“贞观盛世”。那么,几年后,这些英雄的结局如何呢?
1、长孙无忌
除了李世民的心腹,他也是李世民的“内兄弟”。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玄武门的变化也是他和方玄龄等人极力推动的。
李世民非常信任他,经常委以重任。官方崇拜“左班丞相”在文官中排名第一。长孙无极也忠于李世民,明确自己的职责,努力帮助皇帝。后来,他尽力支持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李志登基。
在李志期间,长孙无忌的权利达到了顶峰。李志在登基初期听从了叔叔的话,严重阻碍了武则天的发展,受到了她的强烈压制。后来,武则天和许敬宗陷害了长孙无忌。
李治因废后问题与长孙无忌发生冲突,没有给他辩护的机会,把他流放到黔州,然后让他上吊自杀。上元元年,也就是15年后,高宗李治为叔叔平反,追官复职,葬在昭陵。
2、杜如晦
杜如晦很早就跟随了李世民,是他的重要谋臣。开国之初,他陪同李世民东征西讨,运筹帷幄,计划帮助李世民征服薛仁高、王世充、窦建德等分裂势力。作为重要谋臣,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排名第一。
[img]176492[/img]
太宗登基后,他与房玄龄共同掌权,先后担任兵部、官部尚书等重要官职。他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人才,为稳定国家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房玄龄被称为“房谋杜绝”。
但杜如晦的寿命并不长,于公元630年去世,年仅46岁。李世民辍朝三日,追封莱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图,他排名第三。
3、房玄龄
方玄龄可谓一代才子,他出身书香世家,纯儒生走科举之路,18岁考中进士。
“玄武门之变”方说服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早下决定。在他的努力下,李世民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在这件事上,他和杜等五个人并列第一。
太宗登基后担任中书令,并及时宰相。他从政20多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直是后世良相的典范。
他于648年去世,追求太尉的死亡名字“文昭”。在唐代“贞观之治”的繁荣时期,宰相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凌烟阁”中排名第四,死后陪葬昭陵。
4、高士廉
高士廉也出生在隋朝的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做过桃州刺史。他是长孙皇后的叔叔。他从小就抚养长孙无忌的兄弟姐妹,并决定将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世民。
李渊太原起兵后,高士廉于公元622年归属,“宣武门之变”他是核心人物的精心策划者之一,“凌烟阁”排名第五。
[img]176493[/img]
太宗即位后,被封为许国公,官拜侍中,官部尚书。太宗死后,作为太傅继续协助高宗。死后,他被授予“文献”的头衔,并葬在昭陵。
5、尉迟恭
著名的“门神”尉迟恭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他也是唐朝开国的元勋,一路跟随秦王打败世界。为了表示奖励,李世民奖励了齐王府。
[img]176494[/img]
太宗登基后,世界和平。作为一名将军,尉迟恭并没有贪图权力,而是选择修仙问道,并逐渐退出了政治权力中心。公元658年,他死于疾病,世人传道成仙。
6、段志玄
段志玄也是李世民最早出兵的追随者之一。秦王的直系在唐朝开国战争中取得了许多成就。后来,王子李建成谋杀了李世民,并用大量资金贿赂了段志玄。段志玄严厉地说了些什么。
玄武门之变,也是大功臣之一,加封“樊国公”。四十五岁时,他因病去世,以“凌烟阁”为例,陪葬昭陵。
7、侯君集
侯君出身名门,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参与者。他是一位战功斐然的开国大将。李世民登基后深受重用,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图之一。
[img]176495[/img]
但后期侯君集权不满足现状,鼓励承乾王子造反,后来被发现处死,家人流放岭南
8、张公瑾
张公瑾是李世民的重要谋臣之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犹豫不决,张公瑾打破了李世民用来占卜的龟壳,迫使他立即做出决定。
之后,他参加了唐朝的边境防御战争,为边境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在39岁时英年早逝,并被列为“凌烟阁”。
9、徐世积
徐世积,又名李记,前期追随李世民半辈子,打突厥征,高丽平定四方,为唐代领土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玄武门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img]176496[/img]
后来出将入相,太宗去世后,协助高宗直到76岁,高宗罢朝七日,图列“凌烟阁”,陪葬昭陵。
10、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出身名门,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建成元吉,清除二宫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太宗登基后,取其所长,派他担任幽州都督,
后来在与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入太宗昭陵陪葬。唐德宗即位后,续图凌烟阁。
除了侯君集自杀,这些跟随秦王李世民的心腹都被重用,封侯拜相。可见,李世民心胸宽广,善待英雄,一代圣君当之无愧。有人说玄武门的变化是他的“污点”。但是,没有这个“污点”,可能就没有圣主,也没有后来唐朝的繁荣。是“污点”还是见仁见智?
玄武门的成功离不开李世民十个心腹 他们后来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