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明末最大的英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邮差,他应该在西北边境的驿站平庸地生活。然而,他赶上了裁员。从那时起,他就没有生计了。他只能拼命拼搏。然而,他召集的所谓起义军都是盗贼,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出乎意料的是,这群人最终灭亡了明朝。那么,李自成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img]175513[/img]
当然,从历史进程来看,崇祯的愚蠢操作给李自成源源不断的送头。崇祯统治期间,明朝的文臣和武将枯萎,其中一半以上被崇祯冤枉杀害,严重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使原本想救国的将军心如死灰,基本上投降了清朝。比如祖大寿、洪承类等人。也就是说,所有本可以沉重打击李自成的将军都消失了,这给了李自成不断发展壮大的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未投降的将军,但他们也成了观望派。比如左良玉,他一开始就忠于崇祯。但是朝廷只给了他2万人的军薪配额,其实他手里有20万军队。那剩下的18万士兵怎么解决吃喝费呢?没有办法,只有抢劫。与李自成只抢官员、乡绅财主以充实军费的方式不同,左良玉选择抢人民。这一次,更是让大明王朝民怨深重,老百姓都不愿意配合,于是民心离散,大明王朝再怎么折腾也难以挽回局面。
[img]175514[/img]
另一方面,李自成也不是一个没脑子的人。他心里很清楚,这群和他造反的人没有战斗力,不可能成就大事,于是开始招人才。李自成横扫西北时,他对明朝官员乡绅的态度不是盲目杀戮,而是对投降者的官职,对抗者的官职。@ 当时很多明朝没有混出名堂的读者都宣誓效忠李自成。这群人很有可能认为李自成是可以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救世主。如果李自成将来赢得世界,那不是一种荣耀吗?
为使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李自成还决定建立科举制度,保障人才供给。崇祯十五年前,李自成在自己的领土上拿出的科举一般都是小打小闹,没有人参加。然而,崇祯十六年后,河南、湖广等地区的人民和官兵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到处都是武力对抗。大量中下层知识分子看到明朝大势已去,纷纷前来参加科举,为李自成的大顺王朝贡献了不少力量。
[img]175515[/img]
@ 总的来说,由于崇祯的一系列操作失误,李自成能够推翻大明王朝的80%可能是因为他捡到了漏洞。剩下的20%是李自成的战略更明智、团结和团结的力量,这也是不可忽视的。
李自成当初的起义军都是流寇盗贼 李自成是如何消灭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