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师承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头号幕僚徐渭,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长子。
李如松最初是铁岭卫兵指挥同知,后来因为战功被提升为神机营副将军。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如松担任山西总兵,万历十五年,李如松担任宣府总兵。20年6月,李如松率军平息崇拜之乱。
万历二十年(1592年)12月,李如松率军援朝抗日。经过平壤、血战碧蹄馆、龙山大仓三次大战,李如松赢得了万历第一次援朝战争。
这场战争结束后,李如松名声大振,成为了能与戚继光相比的抗日名将。
纵观李如松的兵法,他们都很熟悉兵法,奇正相合,勇敢足智多谋。毫不夸张地说,他“勇敢有虎之威,狡猾有枭狐之谋”,以至于《明史》称赞李如松“当之无愧”。
[img]174094[/img]
然而,谁能想到抗日名将李如松竟然死于捣巢中伏的低级失误呢?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
至于李如松的结局,我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在碧蹄馆之战中,李如松率领6000名明军被6000名日本海盗精英包围,并能全身而退。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面对土蛮和暖兔死后衰落的土蛮,李如松在胜利后自豪地忘记了这一点,还是中伏有另一个秘密?
官方军队既连胜,又有轻敌心。27日再次进入教师。朝鲜人以贼弃王京起诉。如松信之,将轻骑碧蹄馆。距离王京30英里,突然遇到日本人,被重量包围。比如松督部下的战斗。金甲如松急,指挥李有声殊死救,被杀。如柏、宁等。,如梅射金甲,杨元兵甚至重围,日本人退役,官军损失惨重。
根据赵士珍《神器谱》的记载,李如松中伏确实有另一个隐情——臣见辽左降俘李平胡,以朝廷高官厚禄,以宁远两世抚养的恩情,毕竟阴泄主帅出塞期,使李如松身膏草野,暴骨塞外。
虽然赵士珍在书中指出李如松中伏是李平胡泄密造成的,但他没有说出李平胡的动机。你知道,李平胡是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的心腹爱将。他和李家可以说是“一荣一损”。可以合理地说,他没有理由背叛李如松。此外,包括明神宗在内的许多人都读过《神器谱》,但一直喜欢捕风捉影的言官并没有弹劾李平胡,李如松战死后,李平胡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各种迹象表明,李如松的死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简单。
那么,问题来了——李如松死的真相是什么?
[img]174095[/img]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李如松在宣府总兵期间与巡抚徐守谦的争执开始。
万历十五年(1587年),李如松调任宣府总兵。在此期间,宣府巡抚徐守谦前来检阅李如松手下士兵的练习情况。没想到,他们坐下来发生了争执。
根据明代文武平等的规定,比徐守谦高级的李如松应该坐在座位上。然而,土木堡变化后,明代逐渐形成了文尊武卑的惯例。按照这个惯例,徐守谦应该坐在座位上。结果,李如松直接拉着徐守谦和自己坐在一起,不顾一切。
现在徐守谦辞职了。他认为李如松是在羞辱他。当他们争吵不休时,参政王学书迅速劝李如松带领徐守谦坐在座位上。李如松不仅不听,还开始打徐守谦。结果,李两人分手了。
事件发生后,言官弹劾李如松傲慢霸道,明神宗不得不平息李如松的罚款。
此后,李如松依然走自己的路,平拜时,李如松“以权任重,不欲受总督制,事频专行”;万历援朝之战时,李如松“新立功,气益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
这样,李如松就触动了公务员集团的根本利益。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公务员只能在战争中担任军师、监督后勤物资等辅助职务。然而,随着明宣宗的突然崩溃,公务员王吉在正统时期的陆川之战中成为明军的最高教练。土木堡变更后,武将勋贵集团的中坚力量和新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经过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朝的不断努力,文官集团通过巡抚控制总兵、指挥使等武将控制了军权。
在这种情况下,李如松与巡抚平起平坐,不愿受总督制,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上下的做法,并不明显地与文官集团争夺军权。
如果文官集团容忍李如松,必然会引起其他将军的效仿。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文官集团失去了对军权的控制。万历十五年以来,文官集团的打手言官不断弹劾李如松。
万历二十五年,言官对李如松的弹劾达到高潮,明神宗决定让李如松担任辽东总兵。
辽东是明代九边重镇中最大、最重要的一个。辽东总兵兼管军政、民政、刑狱,是明代总兵中权力最大的。考虑到李如松不服从巡抚和总督的控制,辽东一旦成为辽东总兵,就成了事实上的藩镇。辽东的藩镇化意味着文官集团对军权的控制存在巨大漏洞,这是文官集团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官集团是李平胡泄密、李如松中伏而死的幕后黑手。
为了了解文官集团是否是李如松死后的幕后黑手,我们必须了解李如松死前后发生了什么。
[img]174096[/img]
万历25年初,万历第二次援朝战役爆发。李如松的亲信杨元、李如梅、李宁等人都进入朝鲜参战,但明军总司令由李如松改为麻贵。
万历二十五年四月,在万历第一次援朝之战中表现出色的李如松二弟李如柏因弹劾被免除宁夏总兵一职。
万历二十六年一月,李如松担任辽东总兵仅一个月。在万历第一次援朝战役中,300名骑兵攻击6000名日本海盗的杨元因临时逃跑被押回辽东总兵驻地辽阳斩首。后来证明杨元是在抵抗了十倍于自己的日本海盗三天后带领残疾士兵突破的,但真正逃离战争的陈愚蠢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李如松的心腹爱将李宁在明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泗川之战中死于寡不敌众。
万历二十七年初,李如梅在担任辽东总兵后,因怕敌避战而被免职。
知道了这一点,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文官集团是抗日名将李如松之死的幕后黑手,除了他们之外,没有其他人有这么大的精力。
要充分确定文官集团是李如松之死的幕后黑手,最好的例子就是明神宗给李如松极其优厚的t恤典则。
给辽东省阵亡总兵李如松宁远伯,让衣冠归葬顺天,立祠,死忠,特进荣禄大夫,祭十九坛,阴一子李性忠为辽东省铁岭卫指挥使,世袭。
明神宗读过《神器谱》。书中透露,李如松的死是因为李平胡的泄密,他肯定看不到的。他一定知道李如松死的真相。然而,面对文官集团,他既不能保护李如松,也不能在李如松死后惩罚李平胡。他给李如松极其慷慨的t恤更像是在向日益衰落的皇权致敬。
抗日名将李如松,他的死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