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谈谈孟古青的故事。
假如说“清朝有个废后”,大家会想到谁?很多人可能会提到乾隆后来的惠发那拉氏(即如意传中的如意,颜夕宫物语中佘诗曼的角色)。据我们所知,后来的结局被囚禁到死,葬礼草草了事,没有和皇帝合葬,而是进入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但等等..万事俱备,只欠了一件事:废后诏书。是的,自始至终,皇帝都没有以国法的形式废除辉发那拉氏。
[img]173039[/img]
在这方面,清代祖福临做得更加绝对。
顺治时期,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是清朝唯一的废后。
聊顺治或多或少会有“轻率、孟浪”的印象,这与他对董鄂妃的专宠密不可分。
然而,经过仔细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浪费事件”的背后不是夫妻关系不和谐下的小打小闹,也不是皇帝愤怒下的草率决定。也许它也承载着更大的情绪。
一、孟古青出身。
孟古青来自漠南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父亲叫吴克善。
在皇太极时期,这是一个红人。除此之外,吴克善还有两个优秀的妹妹,一个叫海兰珠,另一个叫布木布泰。海兰珠成了皇太极一生的最爱,布木布泰是孝庄太后。
也就是说,孝庄和孟古青是阿姨和侄子。本该是幸福的,即使福临不太认可这段婚姻,他也总能看到母亲的脸,像客人一样互相尊重。
不幸的是,多尔根掺杂了进来。
[img]173040[/img]
二、多尔根的干预
明崇德十六年来,皇太极在盛京去世,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国本没有立。
有三个人成了继承王位的热门话题:
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是善良的。他曾经是四大贝勒之首,有议政能力,手里有两个红旗兵力,可谓资历深厚。但当时代善年近花甲,厌倦了纠纷,态度保守。也就是说,如果你能站起来,你就能站起来,尽量不要惹麻烦。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的优点是有大量的支持者,这些人大多是皇太极生前的下属。
最后是多尔根。他与豪格剑拔弩张,谁也不服谁。
当局势紧张僵持不下时,福临作为妥协登基。
多尔根被分为巨大的权力:掌握将军印章,先后被封为叔叔摄政王、叔叔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不仅如此,原来的女人还被封为皇后。
顺治还年轻,很多大事都要由摄政王安排,包括婚姻。
在这里,你应该明白,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不是孝庄为儿子选择的,而是多尔根的决定。
直到多年后结婚,孟古青的性格原因常常让福临觉得“面目可恨”,多尔根都在无形中加重砝码。
[img]173041[/img]
三、顺治反击
许多皇帝可以妥善处理他与摄政王的关系。这种“妥善”不一定是“和谐”,但无论是让步还是反击,他们都不会损害自己的思想。
顺治恐怕没有做到这一点。
当多尔根去世时,我们只看福临的一系列行动,总觉得他充满了仇恨:
夺其封号,
掘其坟墓。
每个人都知道一个道理:没有人喜欢接受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东西,尤其是当这个人是自己的敌人时。
然后孟古青通过多尔根的指婚成为皇后,婚后善于嫉妒、铺张浪费、张扬..她的结局不再难以猜测。
[img]173042[/img]
《清史稿》记载,顺治11年,博尔济吉特皇后被废除,降为静妃。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能通过“册文”、“诏书”、“正史”来理解她的下落了。
有趣的是,清朝入关后,孟古青是第一位皇后,被废除。
那么她的结局是什么呢?这真是个谜。有三种猜测:
1.失宠后,被下人冷落,被宫人虐待,很快就被悲惨的环境“折磨”死了。
2.不像第一个猜测,毕竟孝庄在紫禁城还是她的亲戚,不会让孟古青太落魄。她以静妃的身份死了。
3.最后的观点来自朝鲜李氏王朝,非常戏剧性:静妃被送回蒙古科尔沁草原,生了一个儿子(不清楚是不是再婚的孩子),也很贤惠。
孟古青的出身怎么样?顺治皇帝为什么要废除她的皇后地位?